①地处板块张裂边界上②南北纬度跨度大③纬度高,局部海拔高④地处板块挤压边界上
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②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③优良的品质和政策优势
④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材料一:乌克兰地处东欧平原南部。受大西洋暖湿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第聂伯河是境内第一大河,第聂伯河夏秋两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24%,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15%。左图为乌克兰等高线及黑土分布示意图;右图为基辅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乌克兰黑土面积占全世界黑土总面积的40%,黑土分布区的北部和中部以种植玉米为主。乌克兰素有“欧洲粮仓”之称,所产小麦、玉米等粮食有大量出口。目前,中国已成为乌克兰最大的玉米出口目的国,进口的玉米主要运至我国东部地区进行饲料制作。
读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国内移民③人口政策的实施 ④资源十分匮乏
材料一:图1为我国局部区域等高线图,甲区域蒸发量近1340mm,图2为甲区域放大示意图。
材料二:甲区域为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土分布地区之一。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甲区域建立了"稻—苇—鱼"治理模式,水稻收割后进行高茬翻耕和秸杆覆盖还田,产出了口感优质的大米,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如果从1到3代表地层由老到新,那么下面四图中表示背斜的是
下列元素被称为”海洋元素”的是( )
A.氯 B.硫 C.溴 D.氟
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在地质构造剖面图上,A地质构造为 ,理由 ;B地质构造为 ,理由 ; C地质构造为 ,理由 。
(2)在A、B两地哪里钻孔能打到煤层: ,原因 。
(3)甲、乙、丙三个村庄中 村为旅游胜地,因这里的 地形风景优美,在此村修建公路要注意 等问题。
(4)如果要找到化石只能到 村和 村去找,原因是
。
(5)三个村庄若都已发现了矿产,那么矿产是否会相同? 。原因是 。
(6)在野外勘采中A、B、C三处, 是良好储油构造, 是有利于储存地下水,大型工程选址尽量避开 。
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意义在于
A.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 B.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
C.减少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D.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读右图回答下面问题:(5分)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洋流②
(2)图中②③④洋流中按性质属于寒流的是 。
(3)按成因分②③④洋流中属风海流的是 。
(4)假若图中海域为太平洋,则A处为世界著名的大渔场之一的 ___渔场,它是由日本暖流和 两条洋流交汇而形成的。
背景资料:从2008年1月10日—2月8日,我国南方地区19个省(区、市)先后经历了四次低温、雨雪以及冰冻天气过程:这次气象灾害在很多地方都有50年一遇,部分地区甚至达了百年一遇的冻雨和雪灾。其中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6省(自治区)受灾最为严重。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均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损失。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气象组织专家库马尔·科利认为,拉尼娜现象是造成中国南方冰雪灾害的原因之一。拉尼娜现象发生进,下图中的东风势力 (增强减弱)。请用箭头在下图中标出高空与低空的气流运动方向,完成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模式图。
(2)简述拉尼娜现象对我国南方和赤道附近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影响。
(3)简述拉尼娜现象对秘鲁海区渔业的影响?
(4)与南方其他地区相比,下图中的A地区受冰雪灾害的影响要小一些,试分析自然原因。
材料一:隋唐时期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在河滩、湖滨浅水之处筑堤,用提圈围出土地而卷围起来的田叫做围田,或叫圩田。在山中把荒野开辟为耕地,往往采取防火烧山的办法,草木被烧去之后,稍加平整,即可播种。这种方法古人叫做“畲田”或“畲种”,唐人多称为“烧畲”或“火田”“火耕田”。
(5)隋唐时期圩田更加普遍,开垦山地的现象也很多,主要原因是什么?应当如何评价“圩田”、“畲田”的发展?
材料二 “三年两决口,灾害年年有”,是对千古黄河的真实写照,而“黄河宁,天下平”更成为中华民族美好愿望。可以说,没有哪条河流像黄河一样,让华夏民族怀有如此复杂的情感——她既养育了这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又给这个民族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
(6)黄河流域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被英国撤切尔夫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文明古迹是 。治理黄河,造福人民,一直是历代统治者的美好愿望。春秋战国时期在黄河流域兴修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
材料三 史前的黄河流域,气候宜人,大地富饶,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繁衍生息的得天独厚的所在。陕西的“蓝田猿人”、“大荔人”,汾河流域的“丁村人”,内蒙古河套地区的“河套人”,以及关中、豫西、晋南一带为中心的“仰韶文化”等,都是广布于黄河流域。查阅我国朝代的更迭,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王朝至今4100多年中,从西至 兰,东抵开封,北到银川,南达西安的广阔区域里,在黄河流域建都的年代就有2400多年。我国鼎盛时期的六大古都之三——西安、洛阳、开封,全在黄河流域。
(7)黄河流域曾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得天独厚的所在,但现今的黄河流域出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请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黄河流域发生如此变化的原因。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2008年一月中、下旬遭受冰冻灾害程度分布示意图。
材料 “风雪无情人有情”。雪灾中也涌现不少感人事迹,据悉,贵阳是此次暴风雪的重灾区,不少自驾车主积极参加由政府和媒体联手组办的“绿丝带”行动——在自家车右倒后镜上挂绿丝带,运送路上需要帮助的人,尤其是老弱妇孺。2008年1月28日,嘉禾县供电公司职工肖建华在抢修供电线路时,因电杆意外断裂,从10米杆上摔下来,抢救无效,因公殉职,献出了年仅37岁的生命。在这次雪灾中,他已经连续工作80小时。
(8)运用人生价值观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绿丝带”行动的哲学启示?
材料:2008年2月日,温总理在慰问低温冰冻灾区时说,我最感动的是人民,特别是在抗灾第一线献出生命的那些人和他们在灾害面前表现出的镇定、勇敢和牺牲的精神。我们抗灾救灾工作要有党的领导、政府的组织、指挥。我常听到群众自发地说出对党和政府的感谢,但我认为真正应该感谢的,是人民。”这是总理近几年第三次“纠正”群众的 感谢。
(9)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温总理说“真正应该感谢的,是人民!”?
下图是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和中国西电东送工程示意图,据此判断12—13题。
12.左图中,表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的是( )
A.①图 B.②图 C.③图 D.④图
13.下列有关西电东送工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西电东送工程中电力输出地均以火电的形式输出。
B.西电东送工程中电力输出地均以水电的形式输出。
C.西电东送有利于把西部能源资源转换为经济资源,同时改善了西部大气环境质量。
D.西电东送缓解了东部能源消费地区电力紧张状况,同时改善了东部大气环境质量。
读下面两图,其中图1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图2为二分二至日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5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图1中晨线是___________。
(2)图1此刻处在图2中的 ____位置。
(3)图1中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 ____ 。
(4)此时A 点的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 。C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 __。
(5)此时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时。A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
(6)A在D的____________(方向)。
(7)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的经度范围为:自 向东至
(8)接下来三个月,将会发生的现象有 (双选)
A.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增大 B.南半球各地黑夜逐渐变长
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D.赤道处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