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图一示意植物细胞内进行的代谢过程;图二示意甲、乙两种植物随光照强度变化O2吸收量及释放量的变化;图三示意某光照条件下乙植物随环境中CO2浓度变化O2吸收量及释放量的变化(假设呼吸速率保持不变).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一中,①、④过程进行的部位分别是 、 .
(2)图二中,与甲植物相比,乙植物适于在 光照条件下生活,判断依据是 .
(3)图三中,E点的含义是 .
(4)若图二是在环境中CO2浓度为图三中F点时改变光照强度测得的曲线,则图三实验中的光照强度为 千勒克斯,现将图二实验中CO2的浓度由F点浓度提高到G点所示浓度,D点将 (左移、右移、不移动);若图二是在环境中CO2浓度为图三中G点时改变光照强度测得的曲线,现将CO2的浓度由G提高到H,D点将 (左移、右移、不移动).
下列有关细胞分化和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化在胚胎期达到最大限度 C.细胞分化后,细胞全能性升高,分裂能力减弱
B.细胞分化后,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变D.细胞分化能使细胞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C.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其生态功能
下图是同一种动物的两个细胞分裂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是减数分裂图,乙是有丝分裂图
B.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
C.甲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目依次是2、4、4
D.甲细胞的亲代细胞基因型一定是AaBb
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5个步骤:
①培养具有标记的噬菌体 ②含35S和32P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③培养具有标记的大肠杆菌 ④离心分离 ⑤放射性检测。
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③①②④⑤ D.④②①⑤③
如果一只老虎的食物有1∕2来自初级消费者,1∕2来自次级消费者,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老虎增加2㎏体重,约消耗植物
A.1500㎏ B.1100㎏ C.1750㎏ D.1250㎏
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a、b、c表示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 免疫,图中b细胞在人体内可以来自 (填细胞名称).
(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 .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因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与人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物质d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 病.
(4)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侵入人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 .
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颤。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骨骼肌
B. 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黏膜中
C. 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
D. 受寒冷刺激后,兴奋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进行传导和传递
一批经多代种植果实均为红色的柿子椒种子被带上太空,将遨游过太空的柿子椒种子种植后,第一年收获的柿子椒均为红色,用收获的种子再种,第二年发现有数株所结柿子椒均为黄色。
(1)根据已知,你认为柿子椒果色是细胞质遗传吗? 。请简要说明。
(2)能否确定柿子椒果色的显隐性? 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设控制果色的基因为A,a)。
(3)人们在种植柿子椒的过程中发现:多年种植的红色的柿子椒在遇到低温时,偶尔也会出现有少数植株所结柿子椒为黄色。现有一黄果植株,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性状出现的可能的原因是基因突变还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
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
| A. | 协调与平衡原理 | B. | 物种多样性原理 |
| C. |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 D. | 整体性原理 |
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使用抗生素,可大量抑制细菌生长;几年后抑制效果逐渐降低,因为细菌具有了抗药性,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
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
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抗药性个体的出现是选择的结果
D.后来的药量用得过少,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下图是两种生活状态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细胞中与抗体的合成、加工、分泌相关的生物膜结构包括________(填序号),抗体从细胞内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具有________。
(2)图2细胞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填序号),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差异性主要与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等细胞器的功能有关。
(3)导致图1细胞与产生该细胞的记忆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方面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4)图2中⑤和⑧两种细胞器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所含酶种类均不同 B.都与能量代谢有关 C.都能发生A-U配对
D.增大内部膜面积的方式相同 E.存在所有真核细胞中
对如图所示黏性末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 甲、乙、丙黏性末端是由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产生的 |
| B. | 图乙中的酶切位点在A与G之间 |
| C. | 如果甲中的G突变为A,则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不能识别该切割位点 |
| D. |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所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分别作用于a处和b处 |
免疫系统是人类抵御疾病的最重要防线,以下各项不属于免疫系统作用的是
A.清除人体内衰老、死亡细胞
B.清除体内变异、恶化细胞
C.抵御外来细菌、病毒入侵
D.对进入人体内的有毒物质进行识别与解毒
某草原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中,各种群对能量的同化、利用、传递等的部分数量关系如表所示。已知该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50 000百万千焦,但其中149 875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生产者固定。下列有关计算不正确的是
(单位:百万千焦)
种 群 | 同化量 | 净生产量 (净同化量) | 呼吸 消耗 | 传递给 分解者 | 传递给下 一营养级 | 未被利用 的能量 |
甲 | 65.5 | 3.0 | 15.0 | 41.5 | ||
乙 | 14.0 | 5 | 0.5 | 2 | 2.5 | |
丙 | 2 | 1.4 | 微量(不计) | 无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百万千焦
B.甲净生产量为59.5百万千焦
C.乙呼吸消耗的能量为19百万千焦
D.能量从乙到丙的传递效率为14.3%
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流程正确的是( )
①蛋白质分子结构设计 ②DNA合成 ③预期蛋白质功能 ④据氨基酸序列推出脱氧核苷酸序列.
| A. | ①→②→③→④ | B. | ④→②→①→③ | C. | ③→①→④→② | D. | ③→④→①→② |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分子,它含有2条多肽链,一条链含有21个氨基酸,另一条链含有30个氨基酸,下图表示的是牛胰岛素的合成过程示意图:图中的前胰岛素原其实也是一条肽链,在其成为胰岛素的过程中,信号肽序列和多余序列将被切除,同时相关的—SH间发生反应生成二硫键(二硫键是由2个—SH连接而成的),将两条肽链连接在一起,最后成为有活性的成熟的胰岛素分子。请据此回答:
(1)前胰岛素原合成的场所是 ,构成信号肽序列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2)胰岛素分子中含有 个肽键(其结构式是 ),—SH存在于氨基酸分子结构式的 中。
(3)从理论上分析胰岛素分子至少有 个-NH2,至少有 个-COOH。
(4)这51个氨基酸形成胰岛素分子后,分子量比原来减少了 。
(5)20种氨基酸可合成各种不同的蛋白质,这说明了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具有 ,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 .
如图是某个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A. 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的
B. 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C. 1与2或1与4的片段交换,前者属基因重组,后者属染色体结构变异
D. 丙细胞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如图所示,a是核移植技术,b是体外受精技术,c是胚胎分割技术,①②③依次表示其结果。据图分析,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A.①反应了动物细胞也具有全能性
B.②的设计产生有一定的伦理争议
C.③中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完全相同
D.①②③都属于无性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