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制备分泌抗X抗体的过程,根据图解回答问题:
(1)给小鼠注射抗原的目的是 。
(2)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之所以选用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是因为它们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具有 和 的特性。
(3)由图中可看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运用了 和 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前者常用的诱导剂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不同的是 。
(4)动物细胞培养液的配方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等,与植物细胞培养基有所不同的是,还含有 。
(5)在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需要将所选取的组织细胞离散开,以利于细胞融合,可用 处理离体组织细胞使之分散开。
(6)图中有两次筛选过程,其中步骤④的目的是筛选出 ,步骤⑤⑥的目的是筛选出 。
下表有关基因表达的选项中,正确的有
基 因 | 表达的细胞 | 表达产物 | |
A | 细菌抗虫蛋白基因 | 抗虫棉叶肉细胞 | 细菌抗虫蛋白 |
B | 牛生长激素基因 | 鲑鱼受精卵 | 牛生长激素 |
C | 人胰岛素原基因 | 大肠杆菌工程菌细胞 | 人胰岛素原 |
D | 兔血红蛋白基因 | 兔成熟红细胞 | 兔血红蛋白 |
.用普通小麦(为六倍体)的花粉经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培育成的植株是( )
A.单倍体,体细胞内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单倍体,体细胞内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C.三倍体,体细胞内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D.六倍体,体细胞内含有六个染色体组
DNA彻底水解后可得到的物质是( )
A.氨基酸 B. 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
C.二氧化碳、水和含N废物 D.脱氧核糖、含N碱基和磷酸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 B. ATP在细胞中易于再生
C. ATP分子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D. ATP分子中含有腺嘌呤
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显示了神经递质释放进入突触间隙的过程
B.神经递质不是细胞的结构物质和能源物质,而是一种信息分子
C.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的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电位的变化
D.刺激B的某一部位,一段时间以后A上可以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如图中A、B为两插条扦插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示意,其主要原因是()
A.芽能发育成枝条 B. 芽能进行光合作用
C.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D. 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长
蛋白质工程中直接需要进行操作的对象是( )
| A. | 氨基酸结构 | B. | 蛋白质空间结构 |
| C. | 肽链结构 | D. | 基因结构 |
下列有关水稻和蓝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稻细胞有细胞壁,而蓝藻细胞没有
B.水稻细胞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而蓝藻细胞没有
C.水稻和蓝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与它们含有叶绿体有关
D.水稻和蓝藻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这与它们的细胞含有核仁有关
如图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 调节好像是神经调节的一个后续环节,同时某些激素
如 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有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关系密切。
(2)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发生A→C→D过程的同时还发生 (用图中字母表示)调节过程。
(3)在A→B→效应器的调节过程中,在神经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 结构。图中①中含有 ,其释放内容物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 ,是否需要消耗能量? (填“是”或“否”)。
如图1所示的甲、乙、丙三个渗透装置中,三个漏斗颈的内径相等,漏斗内盛有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且漏斗内液面高度相同,漏斗口均封以半透膜,置于同一个水槽的清水中。三个渗透装置半透膜的面积和所盛蔗糖溶液的体积如下表所示。下图2中曲线123表示漏斗液面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则曲线12 3与甲、乙、丙三个装置的对应关系应是
A.1—丙;2—甲;3—乙 | B.1—乙;2—甲;3—丙 |
C.1—甲;2—乙;3—丙 | D.1—丙;2—乙;3—甲 |
宋代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里的绿和红分别形容叶和花,相对应的色素分别存在于细胞的( )
A.线粒体和液泡 B.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
C.液泡和细胞质基质 D.叶绿体和液泡
小鼠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小鼠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然后放入被35P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当杂交瘤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后期时,其含有的被35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 )
A、40 B、80 C、120 D、160
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 当人体内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
| B. | 在反射弧中,决定兴奋单向传导的结构是突触 |
| C. | Na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
| D. | 当人所处环境温度从35°C降至5°C时,耗氧量增加,尿量增加,酶活性基本不变 |
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下列能在死亡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 )
①少无毒R型 ②多无毒R型 ③少有毒S型 ④多有毒S型.
| A. | ①④ | B. | ②③ | C. | ③ | D. | ①③ |
2010年曲阜某蔬菜基地栽种了一种抗虫大白菜,这是运用转基因技术把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DXT转移到大白菜细胞中培育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要进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根据所学知识推断,作为重组载体应具备的结构有( )
A. 目的基因、启动子
B. 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
C. 目的基因、终止子
D. 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关于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配制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并在各组中加人等量的该溶液
B.调节pH,使各组中的pH相同而且处于适宜状态
C.用玻璃棒搅拌加酶的果泥,搅拌时间可以不同
D.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
下列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的是()
A.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 B. 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C.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 控制细胞的代谢
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洋葱根尖细胞内有12对同源染色体,但其分裂时无法形成四分体
B.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C.“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为解离、染色、制片
D.减数第一次分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自由组合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由“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摩尔根等人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基因在染色体h里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