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愈伤组织培养中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不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B.在组织培养中,生长素用于诱导细胞的分裂和根的分化
C.对外植体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后再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脱毒植株
D.愈伤组织的诱导往往需要暗培养,再分化一定要有光照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基因突变只能通过外界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诱发产生,生物体不会自发产生
②对某种生物而言,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③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④所有基因突变对生物体都是有害的
⑤一个基因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⑥基因突变一定能够改变生物的表现型.
A.②③⑤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①④⑥
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肾小管上有胰岛素的受体
B.胰高血糖素可以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
C.动物分泌腺分泌的都是激素,对生物体起调节作用
D.各种激素作用的受体遍布体内几乎所有的活细胞,但一种激素对不同细胞作用的影响不同
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X与Y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B.图中a是促甲状腺激素
C.在寒冷时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增加
D.血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图甲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①~⑦中不需抗原刺激就能产生的有只有①②③
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①②③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由于分化产生了差异
C图乙中曲线de段斜率大于bc段,说明二次反应产生了更多的效应T细胞
D图乙中m>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B细胞
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图甲为人体手背皮肤(A)接受一定刺激后引起肱二头肌(E)发生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神经传导路径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某部分结构放大图,据图回答问题:
(1)当兴奋在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侧电位变化为 .现切断Ⅰ处,在Ⅱ处施加适宜的电流
刺激,则在A、B、C、D、E中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有 .
(2)吗啡有镇痛作用,原因是吗啡能和图乙中 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其失去与 结合的能力,从而阻断了兴奋的传递.
35、下列关于细胞核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孔有利于DNA和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B.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和RNA的载体
C.核仁与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核膜属于生物膜系统
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只有通过体液的运输才能到达 |
| B. | 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 |
| C. | 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可能是甲状腺细胞 |
| D. | 如果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 |
如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信号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并使之产生相应反应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处蛋白质含量比血浆多 B.刺激c处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a处
C.a处产生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D.神经元之间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
精原细胞增殖的方式是
A、无丝分裂 B、有丝分裂 C、减数分裂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土壤动物中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
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2.下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如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阅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孟德尔选用豌豆为实验材料,是因为豌豆植株间具有易于区分的 ,而且是 和 植物,可以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2)该实验的亲本中,母本的表现型是 .
(3)操作①叫去雄,操作②叫 ;为了确保杂交实验成功,①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时间上要在母本花粉成熟 进行,操作过程中要干净、全部、彻底,操作后要 .
(4)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若P为红花和白花纯合体,让F1代进行自交,F2代的性状中,红花与白花之比为 ,F2代的基因型是 ,且比值为 .
某雌(XX)雄(XY)异株植物,其叶形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表.对表中有关数据的分析,错误的是()
杂交组合 亲代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及株数
父本 母本 雌株 雄株
1 阔叶 阔叶 阔叶234 阔叶119、窄叶122
2 窄叶 阔叶 阔叶83、窄叶78 阔叶79、窄叶80
3 阔叶 窄叶 阔叶131 窄叶127
A. 根据第1组实验,可以判断阔叶为显性,窄叶为隐性
B. 根据第1组或第3组实验可以确定叶形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 用第3组的子代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1:2:1
D. 用第1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
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种丰富度是种群的基本特征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D.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A.都有拟核 B.都有线粒体 C.均能进行有氧呼吸 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的拟核区是一个大型环状DNA分子
B.作为生产者的黑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C.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发现没有叶绿体,则该细胞一定不是植物细胞
D.真核细胞中,DNA的复制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科研人员为了探究吲哚丁酸(IBA)的不同使用方法和浓度对蓝莓组培苗生根的影响,开展了相关的实验研究.具体方法如下:
①选用生长良好、生理状态相似的蓝莓苗,剪切成2.5cm单苗段备用.
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制备好的单苗段进行处理.方法Ⅰ是将IBA预先添加到基本培养基中,形成含不同IBA浓度的培养基,再将单苗段接种到相应培养基上.方法Ⅱ是将单苗段置于不同浓度的IBA溶液中沾蘸5s,再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中.
③培养至12d、18d和30d,统计生根率,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方法 | 组别 | IBA浓度(mg/L) | 12d生根率(%) | 18d生根率(%) | 30d生根率(%) |
Ⅰ | 1 | 0 | O | 1 | 1 |
2 | 0.O5 | O | 20 | 74 | |
3 | 0.1 | O | 12 | 50 | |
4 | 0.2 | O | l1 | 48 | |
5 | 0.5 | 0 | 10 | 47 | |
Ⅱ | 6 | 0 | 0 | 1 | 1 |
7 | 200 | 70 | 100 | 100 | |
8 | 500 | 4 | 90 | 91 | |
9 | 1000 | 0 | 87 | 88 |
(1)在本实验中,每组别都要选取多根单苗段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在方法Ⅰ中,IBA浓度为0.5mg/L时,对诱导蓝莓生根起 作用.若需进一步确定在培养基中添加IBA的最适浓度,则实验设计的思路是 .
(3)使用IBA诱导蓝莓单苗段生根时,采用方法 (填“Ⅰ”或“Ⅱ”)更好,原因是使用该处理方法时,在 、 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4)有人提出单苗段生根可能需要光照,为此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①将用适宜浓度IBA溶液处理过的单苗段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中.
②甲组置于光照条件下培养,乙组 .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 .
④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是活细胞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C.衰老细胞的体积变小,但是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
D.有丝分裂间期,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复制,数目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