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次序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h/cm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F/N | 9.8 | 8.6 | 7.4 | 6.2 | 5.0 | 3.8 | 2.6 | 1.4 |
根据表中数据归纳F与h的关系:.
对比分析③④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对比分析④⑤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步骤一:将铁片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铁片下沿至杯底.
步骤二:将铁片弯成“碗状”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
通过分析可知,第一次铁片受到的浮力第二次铁片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明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小明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他只关注了铁片的改变,忽视了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问题1:浸入水中的铁块是否受到浮力?
问题2: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为此他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实验.
实验序号 |
液体种类 |
物体重力G/N |
测力计示数F/N |
物体所受浮力F浮/N |
排开液体体积V/cm3 |
① |
水 |
4 |
3 |
100 |
|
② |
水 |
2.5 |
1.5 |
150 |
|
③ |
水 |
2 |
2 |
200 |
|
④ |
酒精 |
4 |
3.2 |
0.8 |
100 |
⑤ |
酒精 |
2.8 |
1.2 |
150 |
|
⑥ |
酒精 |
2.4 |
1.6 |
200 |
①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N;
②分析图丙、丁可知,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选填“有关”或“无关”);
③分析两图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①该探究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A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 原理可知,此时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②小南分析甲、乙两图实验,发现F1 < F2 ,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有关;
③小南在本次探究中运用的研究方法是和转换法。
物体 | 物重G/N | 物体浸没在水中测力计的示数F/N | 浮力 | 空桶重 | 桶与排开水的总重 | 排开水重 |
a | 1.2 | 0.7 | 0.5 | 0.6 | 1.1 | 0.5 |
b | 2 | 1.4 | 0.6 | 0.6 | 1.2 | 0.6 |
c | 2.4 | 1.7 | 0.7 | 0.6 | 1.2 | 0.6 |
分析表中物体a、b的实验数据,小李得出的结论是:;
②若要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是否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应选用图甲中的A和(填字母)进行验证;
③若要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应选用图甲中的A和(填字母)进行验证,可得到的结论是。
①物体A浸没在水中之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随A的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说明浮力与(选填“物体体积”或“排开液体体积”)有关。物体A浸没在水中后,所受的浮力为N,且保持不变,说明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它浸没在水中的深度(选填“有关”或“无关”)。
②物体A下表面所受液体压强p与其浸入水中深度h的关系图像应该是下图中的。
A. B.
C.
D.
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B液体的总质量为150.4g;
②将B液体一部分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为10mL;
③测量烧杯和剩余B液体的总质量时,天平平衡后,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如图丙,则B液体的密度为g/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