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要加入.
②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的方法.
③制取Fe(OH)2白色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防止发生反应.(填化学方程式)
①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
②为了制得Fe(OH)2白色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
实验1 | 实验现象 | |
液面上方产生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振荡,试管壁上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
① 甲同学推测灰绿色物质为Fe(OH)2和Fe(OH)3混合物。查阅资料后根据调色原理认为白色和红褐色的调和色不可能是灰绿色,并设计实验证实灰绿色物质中不含有Fe(OH)3 , 方案是。
② 乙同学查阅文献:Fe(OH)2在大量SO42存在的情况下形成Fe6(SO4)2(OH)4O3(一种氧基碱式复盐)。并设计对比实验证实该假设:向试管中加入,再往试管中加入,振荡,现象与实验1相同,结论是该假设不成立。
③ 乙同学继续查阅文献:Fe(OH)2沉淀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灰绿色可能是由Fe(OH)2表面吸附Fe2+引起。推测所用的硫酸亚铁溶液的浓度应越小越好;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应越大越好。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中10 mL NaOH溶液 | 滴加 FeSO4溶液 | 实验现象 | |
实验2 | 6 mol/L NaOH溶液 | 0.2mol/L FeSO4溶液 | 产生悬浮于液面的白色沉淀(带有少量灰绿色) ,沉淀下沉后,大部分灰绿色变为白色沉淀 |
实验3 | 6 mol/L NaOH溶液 | 0.1mol/L FeSO4溶液 | 产生悬浮于液面的白色沉淀(带有极少量灰绿色) ,沉淀下沉后,底部都为白色沉淀 |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能说明灰绿色是由Fe(OH)2表面吸附Fe2+引起的证据是。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足以证明灰绿色是由Fe(OH)2表面吸附Fe2+引起的,还需补充的实验是,证明该假设成立。
上述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有(填序号,下同),能导电的有。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
A | 制备Fe(OH)3胶体 | 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的FeCl3溶液中 |
B | 由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 | 将MgCl2溶液加热蒸干 |
C | 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 | 加入稀硝酸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
D | 比较水和乙醇中氢的活泼性 | 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 |
A | B | C | D |
| | | |
熔化NaOH | 制取少量 | 萃取振荡时放气 | 分离甲苯和水 |
物质类别 | 酸 | 碱 | 盐 | 氧化物 | 氢化物 |
化学式 |
①将上述所举抗酸药填入上表对应类别.
②写出 的电离去程式.
| | | |
A.铝热反应 | B.制备 | C.制备 | D.测定 |
①MgO、Na2O、CO2、CuO
②HCl、H2O、H2SO4、HNO3
③NaOH、Na2CO3、KOH、Cu(OH)2
i.三种物质依次是(填化学式):①;②;③。
ii.“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剂及军事科学中。所谓“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微粒直径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所得液体能全部透过半透膜 B.能全部透过滤纸
C.有丁达尔效应 D.所得物质一定是悬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