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综合探究题 自古以来,各国在开放与交流中共同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中日的友好往来)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频繁的海外联系) 材料二: (帝国的故步自封) 材料三:乾隆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使)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 (1) 古代日本积极向中国唐朝学习主要有哪些表现?为中日关系友好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唐朝僧人是谁? (2) 材料二中的图1反映了宋朝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宋朝海外贸易的发展需要当时哪些技术条件的支持?图2所示的航海活动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明朝开展这一航海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3) 材料三反映了清朝对外的哪一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4) (历史的发展趋势)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能发现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 答案: 派遣大批的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到唐朝学习中国先进的制度和文化;鉴真。 技术条件:造船技术的进步,航海技术的发展,指南针的运用等。根本原因: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闭关锁国;导致国家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由开放走向封闭。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