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北平陷落了,瑞宣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出来进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他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到屋里,他从平日积蓄下来的知识中,去推断中日的战事与世界的关系。忽然听到太太或小顺儿的声音,他吓了一跳似的,从世界大势的阴云中跳回来:他知道中日的战争必定会使世界的地理与历史改观,可是摆在他面前的却是这一家老少的安全与吃穿。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去出力挣钱。父亲挣钱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时候。天下太平,他们都可以不愁吃穿,过一份无灾无难的日子。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平日,他已是当家的;今天,他的责任与困难更要增加许多倍!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出来进去,出来进去,他想不出好主意。他的知识告诉他那最高的责任,他的体谅又逼着他去顾虑那最迫切的问题。他想起文天祥,史可法,和许多许多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想起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 老二还在屋中收听广播——日本人的广播。 老三在院中把脚跳起多高:“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 小顺儿吓愣了,忙跑到祖母屋里去。祖母微弱的声音叫着:“老三!老三!” 瑞宣一声没出的把老三拉到自己的屋中来。 哥儿俩对愣了好大半天,都想说话,而不知从何处说起。老三先打破了沉寂,叫了声:“大哥!”瑞宣没有答应出来,好像有个枣核堵住了他的嗓子。老三把想起来的话又忘了。 屋里,院中,到处,都没有声响。天是那么晴,阳光是那么亮,可是整个的大城——九门紧闭——像晴光下的古墓!忽然的,远处有些声音,像从山上往下轱辘石头。 “老三,听!”瑞宣以为是重轰炸机的声音。 “敌人的坦克车,在街上示威!”老三的嘴角上有点为阻拦嘴唇颤动的惨笑。 老大又听了听。“对!坦克车!辆数很多!哼!”他咬住了嘴唇。 坦克车的声音更大了,空中与地上都在颤抖。 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着它的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宫殿,坛社,寺宇,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着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桥梁,与四季的花草;带着它的最轻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唱给宫廷听的歌剧……突然的都让给了敌人! “大哥!”老三叫了声。 街上的坦克,像几座铁矿崩炸了似的发狂的响着,瑞宣的耳与心仿佛全聋了。 “大哥!” “啊?”瑞宣的头偏起一些,用耳朵来找老三的声音。“呕!说吧!” “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作亡国奴!” “啊?”瑞宣的心还跟着坦克的声音往前走。 “我得走!”瑞全重复了一句。 “走?上哪儿?” 坦克的声音稍微小了一点。 “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 “对!”瑞宣点了点头,胖脸上起了一层小白疙瘩。“不过,也别太忙吧?谁知道事情准变成什么样子呢。万一过几天‘和平’解决了,岂不是多此一举?你还差一年才能毕业!” “你想,日本人能叼住北平,再撒了嘴?” “除非把华北的利益全给了他!” “没了华北,还有北平?” 瑞宣愣了一会儿,才说:“我是说,咱们允许他用经济侵略,他也许收兵。武力侵略没有经济侵略那么合算。” 坦克车的声音已变成像远处的轻雷。 瑞宣听了听,接着说:“我不拦你走,只是请你再稍等一等!” “要等到走不了的时候,可怎么办?” 瑞宣叹了口气。“哼!你……我永远走不了!” “大哥,咱们一同走!” 瑞宣的浅而惨的笑又显露在抑郁的脸上:“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 “太可惜了!你看,大哥,数一数,咱们国内像你这样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些本事的人,可有多少?” “我没办法!”老大又叹了口气,“只好你去尽忠,我来尽孝了!” 这时候,李四爷已立起来,轻轻的和白巡长谈话。白巡长已有四十多岁,脸上剃得光光的,看起来还很精神。他很会说话,遇到住户们打架拌嘴,他能一面挖苦,一面恫吓,而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因此,小羊圈一带的人们都怕他的利口,而敬重他的好心。 今天,白巡长可不十分精神。他深知道自己的责任是怎样的重大——没有巡警就没有治安可言。虽然他只是小羊圈这一带的巡长,可是他总觉得整个的北平也多少是他的。他爱北平,更自傲能作北平城内的警官。可是,今天北平被日本人占据了;从此他就得给日本人维持治安了!论理说,北平既归了外国人,就根本没有什么治安可讲。但是,他还穿着那身制服,还是巡长!他不大明白自己是干什么的! “你看怎样呀?巡长!”李四爷问,“他们能不能乱杀人呢?” “我简直不敢说什么,四大爷!”白巡长的语声很低。“我仿佛是教人家给扣在大缸里啦,看不见天地!” “咱们的那么多的兵呢?都哪儿去啦?” “都打仗来着!打不过人家呀!这年月,打仗不能专凭胆子大,身子棒啦!人家的枪炮厉害,有飞机坦克!咱们……” “那么,北平城是丢铁了?” “大队坦克车刚过去,你难道没听见?” “铁啦?” “铁啦!” “怎么办呢?”李四爷把声音放得极低,“告诉你,巡长,我恨日本鬼子!” 巡长向四外打了一眼:“谁不恨他们!得了,说点正经的:四大爷,你待会儿到祁家、钱家去告诉一声,教他们把书什么的烧一烧。日本人恨念书的人!家里要是存着三民主义或是洋文书,就更了不得!我想这条胡同里也就是他们两家有书,你去一趟吧!我不好去——”巡长看了看自己的制服。 李四爷点头答应。白巡长无精打采地向葫芦腰里走去。 (取材于老舍同名长篇小说第四章)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与艺术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四爷敢跟白巡长说“我恨日本鬼子”,白巡长不肯亲自去传烧书的命令,让李四爷去代为转达,可见他们之间相互信任。 B . “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老三这句话说出了自己和大哥瑞宣共同的心声,因而赢得了大哥的全力支持。 C . 小说运用了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手法塑造瑞宣的形象,突出表现了他的矛盾和苦恼。 D . 作者善于运用比喻修辞,效果非常显著,比如把九门紧闭的北平城比作古墓,令人深切地感受到北平陷落后的死寂。 (2) 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的主要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 这段选文塑造了瑞宣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答案: B ①用排比的手法列举了北平城有代表性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概括了北平人为人处世的方式与生活特点。②强调北平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北平人勤劳智慧,淳朴温和,美好文明,指出北平是中国的象征,中国和中国人热爱和平。③表达了瑞宣对北平的无比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也传达出作者对北平、对中国的无限深情。(一点2分,两点4分,意思对即可。) ①瑞宣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他有知识也有些能力,能从平日积蓄下来的知识中,去推断中日的战事与世界的关系。②具有坚定的爱国情怀。北平陷落,瑞宣万分焦急;他痛恨侵略者,希望为国尽力,不做亡国奴。③对家庭富有责任感。他忧虑一家人乱世中的生计,担负养家糊口的重任。④有些懦弱,缺乏主见。忠孝无法两全,令他无奈、痛苦与忧愤,甚至感到无所适从。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