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哈佛大学课程体系变革过程(部分)                   开始时间     主要课程      1637年     主要借鉴英国大学传统课程框架,基本上是必修课程和古典课程,强调七艺(文法、逻辑、修辞、几何、天文、算术、音乐),注重阅读希腊和拉丁古典作品,教育渗透宗教改革思想。      1727年     设立了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教授职位,置备了一批科学仪器和设备,教授们用实验的方法,向学生讲授天文、物理和化学知识。设立了测量术和航海术等技术学科。后来陆续开设医科,成立神学院、法学院。     1839年     创办了理学院,学校课程内容范围扩大,自然科学受到了极大重视。      1869年     只有英语和现代外语为必修课,其它均为选修课。攻读一种学位,可有16门课程供学生选修,只要符合规定,便可取得相应的学位。为方便毕业生找到工作,学校注重实用性学科的建设,新课程大幅度增加。      1909年     本科生取得学士学位,必须选修16门全年课程,其中6门必须集中在自己的主修,至少6门必须分配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力求学校内部管理在自由和秩序之间建立一种平衡。       1945年     要求学生必须修习"文学名篇""西方思想与组织机构"以及一门物理学或生物学方面的课程;学生还必须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个领域中各选一门广博的概述性课程。扭转了过分注重实用课程的方向,强化了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普通教育课程,把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得更为紧密。       1976年     申请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修32门学期课程,其中16门专业课、8门核心课程、8门自由选修课。核心课程涵盖7个领域,即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道德、自然科学、社会分析与定量推理,使学生对道德与伦理问题有所了解、有所思考、对其它文化与时代不能愚昧无知。   (摘编自王静、宋彩萍《哈佛大学本科课程体系变迁的经验启示》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论题:哈佛大学课程体系是一定的教育理念的物化结果。建校初期,哈佛移植英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主要培养牧师、律师和官员。他们崇尚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理性的价值,致力于道德和智慧的训练,并形成了以古典文学和古典语言为主的课程体系。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广泛应用,社会需要高等教育培养各种急需的人才。哈佛大学日益重视自然科学,自由选修制课程改革使课程大幅度增加,大大促进学科分化。哈佛大学从强调人文知识的传统转到注重专门化、实用化知识的轨道上来,更贴近社会经济生活,不仅满足了学生毕业后找到工作的需求,也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发展。由哈佛百年的课程变迁,我们可以看出,哈佛的教育重在培养"人",重在使学生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能够接受未来挑战的人。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