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资本家组建的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轧花……以资本五万元开始营业。日本大阪的机器,包括蒸汽机和锅炉……已于1887年10月运到宁波。并聘请了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已从英国买了一座强有力的新发动机和锅炉。又一家私人经营的公司,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一百人……由于原料昂贵及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 ﹣﹣《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年 材料二:据初步统计,1913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集中在上海,22%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42%集中在上海,38%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 ﹣﹣《历史教学》 材料三: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中的不利因素。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3) 依据材料三,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原因。 答案: 不利因素:资金少,规模小;生产设备及技术依赖外国;竞争环境恶劣,生存艰难。 特点:地域分布不平衡。 状况:基础工业发展迅速。原因:实现了关税自主;制订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设置了综合经济管理部门。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