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清朝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缔造了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也是在这一时期封建统治由盛转衰,为日后中国备受欺凌埋下隐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强化君权] 材料一:军国大计,罔不总搅,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材料二:在清朝残酷的文化压迫下,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政府下诏征举士人,想学康熙重开博学鸿儒科,谁知响应寥寥,只得作罢。人才凋零,文治废弛,以至于此,其消极影响于此可见。 材料三: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材料四:《海防篡要·卷七》:“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材料五: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1) 材料一是对清朝哪一机构的记述?其设立对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2) 材料二中清朝实行了什么政策使“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这一政策有着怎样的消极影响? (3) 材料三反映了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据材料四,分析清政府采取这一政策出于什么考虑,并指出你的依据。 (4) 据材料五,归纳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表现。 (5) 结合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谈谈对当今中国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答案: 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文字狱。 这种文化专制的政策,造成了恐怖气氛,许多知识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过问政治,不敢研究现实,思想文化领域呈现万马齐喑的景象,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考虑:外国货中国不缺,不必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根据: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 实行严 厉的禁海政策,实行迁海令,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口岸。 启示:对外开放促进国家繁荣,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 做法: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