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欧洲、非洲也都有往来……有官方外交往来,公派及民间留学,国家间贸易;也有民间往来,还有佛教的传播等。
材料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郑和为‘三宝太监’)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塔寺”,马来西亚有“三宝镇”,马六甲有“三宝庙”,新加坡有“三宝山”。
材料三:马戛尔尼是英国18世纪政治家、外交家。1793年,他以庆贺乾隆八十寿辰为名出使中国,建议中国对西方商业开放。乾隆帝听后严词拒绝,说了这样一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有哪些特点。
(2)
材料二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从材料二中你能概括提取哪些历史信息?
(3)
材料三中乾隆帝的心态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是什么?他的观点导致了什么对外政策的实行?
(4)
对比材料一、二和材料三的不同后果,谈谈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 特点:交往方式众多、交往范围广。
历史事件:郑和下西洋。历史信息:郑和下西洋到达的区域广泛;郑和的远航增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经济根源:自然经济或自给自足。政策:闭关锁国。
开放交流有利于国家的发展进步;闭关锁国使中国落后;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才是强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