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某“综合与实践”小组开展了测量运城北站关公铜像高度的实践活动,他们设计了两个测量方案如下表.经过老师与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实地考察放弃了方案一,采用了方案二,他们在铜像底部所在的平地上选取两个不同的测点,分别测量了铜像顶端的仰角以及这两个测点之间的距离.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小组在测量仰角的度数以及两个测点之间的距离时,都分别测量了两次并取它们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填入表格,测量数据如下表.课题测量公关铜像的高度成员组长:×××,组员:×××,×××,×××工具侧倾器,皮尺等设计方案方案一测量示意图说明:线段表示铜像,线段表示侧倾器,的高度为米,点在上,点 , , , , 在同一平面内.需要测量的数据有的距离,倾斜角的距离,倾斜角的度数.方案二测量示意图说明:线段表示铜像,线段 , 表示侧倾器, , 的高度为米,点在上,点 , , , , , , 在同一平面内.需要测量的数据有的距离,倾斜角 , 的度数.实施方案方案二的测量数据的平均值的平均值的平均值米
(1)
“综合与实践”小组为什么放弃方案一,你认为原因可能是什么?(写出一条即可)
(2)
请你根据他们的测量数据计算公关铜像的高度.(参考数据: , , )
答案: 解:答案不唯一,方案一适合底部可直接到达;运城北站关公铜像底部不可到达故放弃;方案二适合测量底部不可直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在地面上可以无障碍地直接测得测点与被测物体的底部之间的距离.方案二比方案一优越,故放弃方案一;
解:过D作DE⊥AB于E,交GF于G,∵GF∥CD,且GF=CD,∴四边形GFCD为平行四边形,∵∠DCF=90°,四边形CDGF为矩形,∵AB⊥BC,CD⊥BC,DE⊥AB,∴∠DEB=∠EBC=∠DCB=90°,∴四边形CDEB是矩形,∴DG=CF=10,BE=CD=1.1.设AE=x.在RtΔAEG中,∠AEG=90°,∠AGE=45°,∵tan∠AGE=AEEG,∴tan45°=xEG,∴EG=xtan45°=x.在RtΔAED中,∠AED=90°,∠ADE=28.5°,∵tan∠ADE=AEDE,∴tan28.5°=xDE,∴DE=xtan28.5°.∵DG=DE−EG,∴10=x611−x,∴x=12,∴AB=AE+BE=12+1.1=13.1,答:关公铜像AB的高度为13.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