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带领人民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所留存下来的活动痕迹等为载体,以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进行修缮、建设、维护,以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和学习的主题性旅游活动。该活动富有突出的教育意义,可使旅游者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
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增加阅历和振奋精神的目的。各类反映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历史的场所是红色旅游的主要载体。红色旅游是“红色”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是以“旅游”的形式向旅游者推送“红色”内涵,实现旅游者精神陶冶、境界提升、灵魂净化和平添动力的目的。
(摘编自喻小红《安徽红色旅游助力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材料二:
河南新县是“红色首府、将军故里、诗画江南”,虽然遭受疫情冲击,上半年仍接待游客326.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8.3亿元,市场已恢复同期水平的80%。今年5月18日的河南文旅大会上,新县被特别表彰。新县是怎样做的?对内,新县深入强化政策支持。为提振市场信心,新县2月初就出台意见,兑现支持文化旅游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500万元资金,稳定全县文化旅游市场,奖补优先复工复产的涉旅企业。对外,重视节会和宣传带动。今年,新县举办了大别山(新县)全域旅游文化节等系列主题活动。新县还创新“线.上营销”模式,陆续发布对全国医护工作者、战疫英雄、社区志愿者的全域免票政策,同时开通“云游新县”平台,举办“社前茶”采摘直播等,提升了茶旅融合游等新县特色文旅产业发展。(摘编自《河南信阳:老区旅游为啥这样“红”?》)
材料三:
红色旅游文化思维影响游客的满意度,从而改变游客的旅游行为意向。因此,形成科学的红色旅游文化思维就显得格外重要。景区一般都进行区域划分,使游客产生“包围”的感觉,红色景区也是如此。景区内的各种景观,能给游客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感,让游客流连忘返。一场完整的旅行指游客到达目的地后,所开展的包括就餐、住宿、游览、购物、娱乐等活动。可见,游览仅仅是游客旅游的一小部分内容,只在景区呈现红色旅游景象无法轻易让游客形成红色旅游文化思维。基于此,可以考虑在一些醒目的地方设置能够代表当地红色旅游文化的广告、标志等象征物。
在挖掘红色旅游资源时,应找到其核心——红色文化,
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感知红色文化。改变传统红色旅游形式,使红色文化趋向大众化,用新颖的文创产品让游客更主动地接受红色文化,而不是让其远离群众。黑龙江红色旅游文化具有厚重的历史感与严肃性,不容易被大众接受。基于此,为了提高市场知名度与认知度,形成良好的文化口碑,黑龙江红色旅游可以结合文化创意,开发具有本地历史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打造红色文化符号。
(摘编自张玲、刘宏申《文旅融合视野下黑龙江红色旅游的困境与开发分析》)
(1)
下列对红色旅游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色旅游主要载体包括反映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历史的战役和行军旧址:历史性会议旧址、领袖故居、纪念地、博物馆、烈士陵园等。
B . 以宣传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核心内容的红色旅游的活动主题是,组织接待旅游者对相关革命痕迹进行参观、游览和学习。
C . 只要开展红色旅游活动,我们就可使旅游者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达到浸润、教育、引导旅游者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D . 红色旅游中,必须要对革命遗迹进行修缮、建设和维护,“旅游”只是一种外在形式,而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才是真正的内涵。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疫情的冲击下,新县旅游综合收入仍然达到28.3亿元,这与新县政府稳定全县文化旅游市场的政策密切关联。
B . 以一种生活化的方式将相对严肃的革命内容系统化地展现给民众,这是红色旅游对红色资源有效利用的极好方式。
C . 面对新冠疫情,新县创新“线上营销”模式以推销旅游项目,形式新颖;而全域免票政策则彰显企业的责任心。
D . 基于红色旅游文化不容易被大众接受的特点,黑龙江红色旅游以开发文创产品为契机,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口碑。
(3)
如何开发当下的红色旅游?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 C
D
①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对红色旅游强化政策和经济支持;②加大红色旅游文化宣传力度,培育游客红色旅游文化思维;③开发红色旅游系列文创产品,使红色文化趋向大众化,加快特色文旅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