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1年10月4日,大清颁布正式国歌《巩金瓯》。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决定把《国民革命歌》(原为《国民革命军军歌》)定为国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衣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1949年9月,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被定力代国歌,后定为正式国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对上表中国歌变迁进行历史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答案:变迁及解读:国歌变迁带有显著的时代印记。 1911年,清政府为适应外交需要而定国歌。歌词中体现出君权神授等思想,试图继续维护大清统治。不久武昌起义爆发,这首国歌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1926年,国民革命运动深入发展。革命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歌词表达了国民革命军将士致力于国民革命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 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歌词呼吁全民族团结一致,不畏牺牲抵御外侮,激发国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建国后,使用其作为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