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9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举行。材料一实现祖国统一,反对台独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声。当台湾当局制订的新历史教学大纲中,把台湾说成是一个独立国家,把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也说成是外国人时,台湾一位知名人士表示,我们说的是中国话,用的是中文,习俗也是中国习俗;历史不能篡改,也不能抹去。进入新时代,正是中华民族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也是两岸同胞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虽然两岸尚未统一,但只要我们和衷共济、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就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材料二在台湾近代史上,台湾文化承受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但台湾同胞始终保持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中华文化的特征。120多年前的甲午,中华民族国力孱弱,导致台湾被外族侵占。旅日作家萨苏说:“我们可以看到,1919年在台湾拍摄的照片中,台湾士绅的服装依旧是没有顶戴花翎的清朝士绅服装,保持中华衣冠,这一点难能可贵。”在这次战争后,台湾人民一直坚持着“中华衣冠”。近年来,博大精深的妈祖文化更是吸引了众多的台湾同胞前来大陆寻根问祖。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说明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的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无法改变的。(3)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青年,请就两岸青年学生如何增强促进祖国统一的责任担当提出三条建议。
答案:【答案】(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发展观和联系观。①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们不能割裂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统一是人心所向。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实现祖国统一,反对台独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声,台独阻挡不了统一的趋势,在两岸同胞的努力下,祖国的统一定会实现。(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在台湾近代史上,台湾文化承受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但台湾同胞始终保持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中华文化的特征。②中华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台湾人民坚持“中华衣冠”,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③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两岸人民对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归属感。(3)示例:①加强中华文化的学习,共同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②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台独。③积极参加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与沟通。【解析】本题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举行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对人的影响、传统文化的特征、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1)本题设问指向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说明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唯物辩证法总特征,切入点较大,需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作答。首先,要指出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发展观和联系观;然后,“反对台独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声”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们不能割裂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最后,“把台湾说成是一个独立国家,把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也说成是外国人”体现了曲折性,“实现祖国统一,历史不能篡改,也不能抹去”体现了前进性,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台独阻挡不了统一的趋势,在两岸同胞的努力下,祖国的统一定会实现。(2)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说明“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的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无法改变的,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文化生活,切入点大。“台湾同胞始终保持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中华文化的特征”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台湾人民一直坚持着‘中华衣冠’”说明中华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两岸人民对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归属感。 (3)本题要求就两岸青年学生如何增强促进祖国统一的责任担当提出三条建议,属于建议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主体是两岸青年学生,主题是“增强促进祖国统一的责任担当”,结合教材知识与实际组织语言作答即可。比如:加强中华文化的学习,共同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台独;积极参加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与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