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把中国科技吹上天的“震惊体”和把中国科技贬入地的“神话体”,看似__ ,其实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由于无知和懒惰,对世界做出一种最省力、最简单的解释。省力的结果就是像__ 样,把现实照得__ 。实际上,这些人的目的不是对世界获得深入的理解,而只是情绪的发泄。最滑稽的是,这两种文章还互相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已存在的理由,好像__ 。( )一个观点不会因为它是褒就自动正确,也不会因为它是贬就自动正确,只会因为实事求是而正确。只有在客观认识现实的基础上,才能根据現实而不是想象来决策。而为了客观认识现实,关键就是要提高科学素养,即使不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也要了解具体的科学知识。【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针锋相对 放大镜 妍媸毕露 众人皆醉我独醒B. 短兵相接 放大镜 面目全非 醉翁之意不在酒C. 针锋相对 哈哈镜 面目全非 众人皆醉我独醒D. 短兵相接 哈哈镜 妍媸毕露 醉翁之意不在酒【2】下列在文中括号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在不同的观点之间,真正的区别不在于是捧还是踩,而在于是否实事求是。B. 这两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捧,一个是踩,都没有实事求是。C. 这两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一个是踩,一个是捧,都没有实事求是。D. 在不同的观点之间,真正的区别不在于是踩还是捧,而在于是否实事求是。【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不仅要了解具体的科学知识,更要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B. 不仅要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更要了解具体的科学知识。C. 既要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也要了解具体的科学知识。D. 既要了解具体的科学知识,也要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
答案:【答案】【1】C【2】A【3】D【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针锋相对: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策略、论点等尖锐地对立。短兵相接:比喻面对面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针锋相对强调对立,短兵相接强调面对面,语境中是两种观点的相互对立,此处选用“针锋相对”。哈哈镜:用凹凸不平的玻璃做成的镜子,照起来奇形怪状的引人发笑。从语境来看,此处要表达的是他们对现实是无知的、不客观的、歪曲的,所以应该用“哈哈镜”。而“哈哈镜”照的结果就是“面目全非”,而不会是“妍媸毕露”的清晰。妍媸毕露:美丽和丑陋都显现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面日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所以此处选用“画目全非”。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众人都已经醉倒,只有我一个人清醒。醉翁之意不在酒: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语境中指出两种观点都把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理由,大有“只有我是正确的,你们都是错误的”的意味。此处应选用“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分析可知,C项成语全都恰当。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括号内应该是一个过渡句,所以括号里的话应该与上下文的内容和顺序保持一致,吹上天是“捧”,贬入地是“踩”,排除CD两项;括号后面对接的句子陈述的是两种可能,所以需选用两面词“是否”,括号后面有“一个观点”这样的说法,A项有“在不同的观点之间”,从前后衔接的角度,也应排除B项。分析可知,A项的补写最恰当。故选A。【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这个句子是并列关系的复句,“了解科学知识”与“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并列的,两者都需要。它们不是递进关系,可排除AB两项。 C项“思维方式”和“科学知识”语序不当,应该遵循从“具体的科学知识”到“抽象的思维方式”的顺序,可排除C。分析可知D项的修改最恰当。故选D。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