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主题。阅读材料提示,探究问题。【道法自然的思想观念】《老子》(即《道德经》)中写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王弼在给《老子》作注时说:“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 法圆,与自然无所违也。”(法:效法,学习)(1)上述言论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概括材料中的核心观点。【巧夺天工的古代工程】为灌溉农田,变水害为水利,李冰总结前人治水经验,因势利导,就地取材,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今都江堰市,兴修了以防洪为主兼具灌溉、运输功能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整个系统自流灌溉,配套严密,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民。(2)都江堰修建体现了什么理念?再举一例中国古代兴利避害、惠及后世的建筑工程。【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一些作为历史见 证的文化印记却悄然消逝在人们的视野中,甚至记忆里,而那当中有我们民族的血脉,有我们每个人的根。在这些悄然消逝的文化印记里,有老方言、老职业、老服饰、老工艺、老建筑、老山水、老村镇、老地名、老游戏、老美食、老童谣、老剧种、老用品、老年画……(3)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悄然消逝的主要原因在哪两方酣【遗产保护的现实思考】面对日益消逝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印记,学校历史学习小组准备组织一次“我身边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印记”实践调查,并要求组员完成调查后,撰写调查报告,择优刊登在校报上。(4)请你围绕法治、和谐这两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之一,为自己即将进行的调查和后续调查报告的撰写设计一个标题。(要求:先写出所选关键词,再围绕关键词设计标题;标题要切合所选关键词,主题鲜明,准确凝练)
答案:【答案】(1)道家核心观点:要效法自然(或向自然学习);要顺应自然(或不违背自然规律)。(2)理念:顺应自然(地理),因势利导。(紧扣下划线关键词评分)建筑工程:郑国渠、灵渠、赵州桥、隋大运河、长城、明北京城(或故宫、紫禁 城)(答出其中之一即可)(3)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文化保护意识不强(或保护措施不到位)。(紧扣下划线关键词评分,若答出其它具体合理的答案,则两条给分。若写多个答案,则仅评前两条)(4)作答示例,以下二者选其一:围绕法治关键词:如“加强文化立法,保护历史遗产” 围绕和谐关键词:如“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统筹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共享” 【解析】(1)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老子》(即《道德经》)、道法自然、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主张“效法自然;顺其自然”。因此,上述言论反映了我国古代道家的思想。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是效法自然、顺其自然。(2)第一问根据材料“李冰……因势利导,就地取材,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今都江堰市,兴修了以防洪为主兼具灌溉、运输功能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可知,都江堰的修建体现的理念是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就地取材);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兴利避害、惠及后世的建筑工程有很多,如,长城或灵渠或故宫或赵州桥等。(3)根据材料“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一些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却悄然消逝在人们的视野中,甚至记忆里,而那当中有我们民族的血脉,有我们每个人的根……”可知,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悄然消逝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其二,现代人对传统文化保护意识不强或保护措施不到位等。(4)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以“法治”为关键词的主题是:加强文化立法,保护历史遗产;以“和谐”为关键词的主题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和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