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蒲松龄出生 书香世家,于明清更迭之际诞生在山东淄川,在兄弟四人中最为聪颖,读书最为勤奋。从十九岁起一直参加科考,但屡屡受挫,迫于生计,康熙九年,担任江苏宝应知县的幕僚。担任幕僚的一年中,蒲松龄不仅领略了江淮水乡的美景,更是阅历了官场,对官场黑暗、百姓疾苦体会深切,也深得知县的赏识和同情。归家后的蒲松龄多次参加乡试,均落榜,但在当地得到了藏书丰富的名门望族毕际以及文学大家王士镇的帮助和赏识。康熙十八年,经过近二十年的采集、撰写和积累,也经过很多的讥讽和打击,不改初心的蒲松龄终于把他珍爱的狐鬼故事结集成册,并正式定名为《聊斋志异》。康熙四十二年,淄川发生大灾荒,蒲松龄写了大量的诗歌来记录灾荒,并积极与贪官污吏做斗争。在此期间,还写了《日用俗字》《农桑经》《药崇书》等著作。----摘编自马瑞芳《蒲松龄评传》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蒲松龄的历史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蒲松龄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
答案:【答案】(1)贡献:创作出中国古代优秀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心系百姓,靠智慧与贪官污吏做斗争;利用诗歌创作记录时事,留下珍贵史料;用自身所学创作实用的通俗读物,方便民生。(2)原因:家庭优良传统的熏陶;自身的勤奋和聪慧;官场阅历帮助其增长见识:心系百姓,关怀天下的意识:得到友人的帮助和赏识;文化专制加强,科举失意之后借助狐鬼题材进行创作;商品经济发展,时代和市民文学发展的需要。【解析】(1)根据材料“不改初心的蒲松龄终于把他珍爱的狐鬼故事结集成册,并正式定名为《聊斋志异》”、“松龄写了大量的诗歌来记录灾荒,并积极与贪官污吏做斗争”、“还写了《日用俗字》《农桑经》《药崇书》等著作”等信息,可以对文学、对社会、对民生等角度概括出贡献。(2)根据材料“蒲松龄出生书香世家”、“在兄弟四人中最为聪颖,读书最为勤奋”、“阅历了官场,对官场黑暗”、“得到了藏书丰富的名门望族毕际以及文学大家王士镇的帮助和赏识”等信息,从其自身和当时的政治、经济、科举制度、友人的帮助等角度来进行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