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登剑南西川①门感怀陆游自古高楼伤客情,更堪万里望吴京。故人不见暮云合,客子欲归春水生。瘴疠连年须药石,退藏无地著柴荆②。诸公勉书平戎策,投老③深思看太平。(注)①剑南西川,治所在今成都市,陆游曾入蜀为地方官。②柴荆:用柴荆做的简陋门户。③投老:垂老,临老。【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点题,交代诗人处境,叙写其登楼伤情,思接千载,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B. “吴京”运用借喻,把南宋都城比作古都南京,抒发了诗人对南宋朝廷的牵挂。C. 颈联叙述诗人客居他乡,条件非常恶劣,疾病缠身,叙事中流露出感伤和无奈。D. 尾联中诗人请“诸公”努力为恢复中原献策,同时表达了自己渴望太平的愿望。【2】颔联“故人不见暮云合,客子欲归春水生”写得精妙,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答案】【1】B【2】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感表达精妙:见不到旧友的惆怅之情,和暮云四合的景象融为一体,游子思归之情和春水上涨之景相融,情感表达含蓄蕴藉,饱满生动。②动词用得精妙:一个“合”字,将傍晚时分云雾漫天的景象生动描绘出来;一个“生”字,准确再现了春天冰雪消融,江河水涨的画面。【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艺术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审题,要仔细理解文本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艺术手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选项B,“运用借喻,把南宋的都城比做眺望中的古都南京”错误,“吴京”一词运用借代手法,明写眺望古都南京,实则书写对南宋朝廷的牵挂。故选B。【2】本题考查的是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从以下的答题角度,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此题抓住抒情手法和诗意的理解。“故人不见暮云合,客子欲归春水生”,此联诗句将情感寄托在“暮云”和“春水”之中,抒发了作者不见故人客居他乡的惆怅。考生要注意此联诗句不是直接抒情,而是把情感寄托在此情此景之中,这种借景抒情、触景生情的艺术手法,诗句中寄托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此联诗句考生也可以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合”“生”。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将选项内容与诗句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