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调研小组对某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为期五年的封闭式调查,选择其中的五个种群构建了它们的食物关系模型,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根据该模型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甲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种群是指_________________。(2)调查结果显示,甲种群同化的总能量为 mkJ/(m2·a),戊种群同化的总能量为nkJ/(m2·a),从理论上分析,丙种群同化的能量最多有__________________kJ/(m2·a)来自甲种群,这是因为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3)调研小组发现,丙种群密度在调查的第3年显著上升,出现这种结果的决定性因素是丙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答案】不能 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1/25m-1/5n 逐级递减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解析】识图分析可知,图中选择了该生态系统的五个种群构建的食物关系模型,图中甲种群为生产者,作为第一营养级,乙、丁、戊属于初级消费者,即第二营养级,丙属于次级消费者,即第三营养级。(1)根据题意可知,食物网中仅选择了该生态系统的五个种群构建的食物关系,甲种群作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并不能代表该生态系统所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因此甲固定的太阳能不是流经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种群是指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乙、丁、戊属于初级消费者,都处于第二营养级,根据题意,甲种群同化的总能量为 mkJ/(m2·a),戊种群同化的总能量为nkJ/(m2·a),要计算流向丙的能量最多有多少,那么传递效率按照20%计算,则乙、丁种群同化的总能量为:(m×20%-n)kJ/(m2·a),乙、丁种群同化的能量都流向丙,故丙种群同化的能量最多有:(m×20%-n)×20% kJ/(m2·a),即(1/25m-1/5n)kJ/(m2·a),能量流动过程中由于流经每个营养级时都散失,因此能量流动逐级递减。(3)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以及年龄组成,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丙种群密度在调查的第3年显著上升,且题目中并没有提到迁入和迁出现象,因此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