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口迁移,影响深远。某校学生开展了主题为“中国古代人口大迁移”的项目化学习。 绘制路线构建时空 学习小组根据收集到的资料,选择其中三次人口大迁移,绘制了示意图。 筛选资料分析影响 学习小组又对人口大迁移的影响产生了兴趣,筛选出以下资料。 资料1:五胡内迁指匈奴、鲜卑、羯、氐、羌等生活在边疆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民族界限日益模糊。 ——摘编自《中国史纲要》 资料2:(江南)无积聚而多贫。(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编自《史记》《宋书》 资料3: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渭南文集》 (1) 根据示意图,概括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并推断引发第二次和第三次人口迁移的共同原因。 (2) 结合材料,从民族关系和经济格局角度阐述人口大迁移的影响。 答案: 空间特点:总体由北向南迁移。第一次是少数民族从边疆向黄河流域迁移;后两次都是从北方向南方迁移。共同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民族关系角度:“边疆少数民族内迁,同汉族长期杂居,民族界限日益模糊”反映人口迁移促进了北方地区民族的交融。经济格局角度:江南从“无积聚而多贫”到“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的变化,反映人口迁移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富于中原……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人口迁移促进了南宋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社会法治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