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母亲的快乐丁立梅①入秋,街上第一缕烤山芋的香味飘起来的时候,我给母亲打电话,让她给我准备一袋子山芋带过来。②母亲每年都会在地里种些山芋。从前山芋是当口粮的,现在不同了,家家都有大米吃,不吃这东西了。但母亲还是会种一些。③母亲接到我要这要那的电话,照例欢天喜地的,仿佛得了什么奖赏,一连声说有有有,语调是欢欣的,雀跃的。④隔一日,一袋子山芋已托人捎到城里来。不用倒出来查看,我便知道,那里面一只只山芋,都经过母亲的手,细细挑选过。稍稍破点儿皮的,母亲肯定扔了。个儿不大的,母亲肯定扔了。长得不齐整的,母亲肯定扔了。母亲认为不甜不粉的,也肯定扔了。⑤母亲的电话随后而至,母亲问我,山芋收到了?我答,收到了。母亲便又问,好吃吗?我笑,你种的山芋,当然好吃。母亲就快乐得很了。母亲说,吃掉还有,吃掉还有,家里多着呢。我说,哦,吃掉我一定回去拿。⑥事实上,我还未曾来得及吃,也吃不下那么多。但过一段日子,我肯定会再问母亲索要一次山芋。不止山芋,我还索要菠菜、青菜、萝卜、香菜、大葱、豌菜头等蔬菜,母亲的地里有多丰富,母亲就有多快乐。⑦最喜欢听母亲在电话里这么跟我说,梅啊,地里的黄瓜又能吃了,地里的香瓜也能吃了。这个时候,我总是十分惊喜地说,啊,是吗,是吗!我的惊喜也总能激起母亲的兴奋,隔天,我准会收到母亲给我准备的一大袋子的瓜果菜蔬。⑧母亲为我准备这些东西时,是无比快乐的。父亲曾笑话她,说她嘴里还唱着歌的。我能想象出那样的情景:屋檐下,母亲半蹲着,用手一一梳理着要带给我的东西;阳光碎碎的,落在母亲灰白的短发上,母亲的心中,漾着甜蜜,哼着她才懂的歌,她在想,这一棵青菜是我女儿要的呢,这一只山芋是我女儿爱吃的呢。母亲因此而幸福。⑨我单元楼里,也住着这样一位老母亲。老母亲的儿子女儿都在外地工作,平日里,就她一个人住,几乎无声无息。但一到秋天,她就变得忙碌起来,每日里楼上楼下跑,人仿佛变年轻了。也听到她跟楼里的人打招呼了,声音亮亮的。有人笑问她,奶奶,又准备腌咸菜啦。老母亲响亮地答,是哩是哩,我儿子女儿都打电话回来,说就是喜欢吃我腌的雪里蕻。改天,必看到楼前空地上,晒着许多洗净的雪里蕻。老母亲在一边守望着,像守望着她的孩子,眼睛半眯着,极快乐的样子。⑩女孩琳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她的母亲一直结实得像堵厚实的墙,为琳挡风遮雨。但等琳工作了,到了外地,她母亲突然患了病,又是失眠又是头疼的。琳很着急,买了许多药寄回来,但都无济于事。后来,有高人点拨琳,说她母亲或许是因为不适应她的突然离开,内心空落才害的病。琳恍然大悟,再打电话回家,她就跟母亲要东要西,今天要母亲来缝件衣服。明天又要母亲帮她做双棉拖鞋,还要在鞋头上绣花。她在电话里对母亲撒娇,妈,商场里卖的那些,都不如你做的好,我喜欢穿你缝的衣服,喜欢穿你做的棉拖鞋。她母亲一边责怪琳什么时候才能长大,一边欢天喜地去买了布来,一针一线为琳缝着衣服,做着棉拖鞋,失眠和头疼,竟不治而愈。⑾想来,要让一个母亲高兴,不但要记得买些东西给她,更要时不时地向她“索要”,告诉她,你就是喜欢吃她做的糖粒粑,你就是喜欢穿她纳的棉布鞋。这比买什么补品给她都管用,她会因此而快乐而健康而延缓衰老。因为,她要好好活着,她的儿女还需要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还没吃母亲寄的山芋,但又向母亲索要,是因为“我”想让母亲感到被需要。B.文章对三位母亲与子女之间的故事的描写都是详写的,让我们感受到母亲们的爱意。C.文章第⑧段作者想象了母亲为“我”准备瓜果菜蔬时的画面,表明母亲内心是幸福的。D.本文与莫怀戚的《散步》都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写出了儿女对父母的孝心。【2】选文中的“我”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1)母亲接到我要这要那的电话,照例欢天喜地的,仿佛得了什么奖赏,一连声说有有有,语调是欢欣的,雀跃的。(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2)老母亲在一边守望着,像守望着她的孩子,眼睛半眯着,极快乐的样子。(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4】文中写了三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她们的“快乐”有何共同点?【5】选文主要表现了怎样的主旨?请简要概括。 答案:【答案】【1】B【2】善解人意、体贴、关心母亲、重视亲情、有责任心。【3】(1)运用“欢天喜地的”“欢欣的”“雀跃的”三个形容词, 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接到“我”索要东西的电话时的喜悦、兴奋, 表现出“我”在母亲心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母亲对“我”的爱。 (2)运用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老母亲守望雪里蕻时专注而快乐的神态,表现了她对儿女的爱。【4】“我”的母亲因“我”“索要”而快乐,单元楼里的母亲因儿女喜欢吃她腌的雪里蕻而快乐,琳的母亲因琳的“索要”而快乐, 因此三位母亲的快乐都是因为被儿女所需要。【5】母亲的快乐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她知道儿女们需要她,作为儿女要关心父母,记得向母亲“索要”。【解析】【1】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文章第①到⑧段详写作者母亲的快乐,第⑨段和第⑩段分别略写单元楼里的老母亲和琳的母亲的快乐。故选B。【2】这道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理解。分析时,要结合文章人物的活动环境,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尽量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从“母亲便又问,好吃吗?我笑,你种的山芋,当然好吃。母亲就快乐得很了”可以看出“我”的善解人意、体贴、关心母亲;从“我总是十分惊喜地说,啊,是吗,是吗!我的惊喜也总能激起母亲的兴奋”可以看出“我”重视亲情、有责任心。【3】这道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记叙文语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结构等入手。答案一般包括赏析角度+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特点(情感)。(1)这道题要求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加点词“欢天喜地的”“欢欣的”“雀跃的”是三个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接到“我”索要东西的电话时喜悦、兴奋的高兴劲。从“仿佛得了什么奖赏,一连声说有有有”可以看出,“我”在母亲心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母亲对“我”的爱。(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从“眼睛半眯着,极快乐的样子”可以看出,这里运用了神态描写。从“像守望着她的孩子,眼睛半眯着”可以看出,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老母亲守望雪里蕻时专注而快乐的神态,表现了她对儿女的爱。【4】这道题考查对比分析的能力。从“不止山芋,我还索要菠菜、青菜、萝卜、香菜、大葱、豌菜头等蔬菜,母亲的地里有多丰富,母亲就有多快乐”可以看出,“我”的母亲因“我”“索要”而快乐;从“我儿子女儿都打电话回来,说就是喜欢吃我腌的雪里蕻”可以看出,单元楼里的母亲因儿女喜欢吃她腌的雪里蕻而快乐;从“她母亲一边责怪琳什么时候才能长大,一边欢天喜地去买了布来,一针一线为琳缝着衣服,做着棉拖鞋,失眠和头疼,竟不治而愈”可以看出,琳的母亲因琳的“索要”而快乐。因此,三位母亲的快乐都是因为被儿女所需要。【5】这道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根据文章内容,结合结尾的抒情议论句来分析理解。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我”的母亲因“我”“索要”而快乐,单元楼里的母亲因儿女喜欢吃她腌的雪里蕻而快乐,琳的母亲因琳的“索要”而快乐。再结合文章结尾“因为,她要好好活着,她的儿女还需要她”可知,母亲的快乐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她知道儿女们需要她,作为儿女要关心父母,记得向母亲“索要”。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