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达摩支曲①(唐)温庭筠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红泪文姬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君不见无愁高纬②花漫漫,漳浦宴馀清露寒。一旦臣僚共囚虏,欲吹羌管先汍澜③。旧臣头鬓霜华早,可惜雄心醉中老。万古春归梦不归,邺城风雨连天草。(注释)①达摩支曲:乐府舞曲名。摩,一作“磨”。又名《泛兰丛》。②无愁高纬,“无愁天子”高纬。高纬,北齐后主,一位荒淫的亡国之君。③汍(wán)澜:流泪的样子。【1】这首诗从体裁角度看,是一首________诗,而从题材角度看则是一首________诗。【2】本诗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缘情造境,多方烘托。请结合全诗分析烘托手法的运用。 答案:【答案】【1】 古风(乐府、古体诗) 借古讽今(咏史怀古) 【2】①用比兴手法烘托,麝碎香存,藕断丝连,烘托故国之思。②用典故烘托,用蔡文姬和苏武的典故,烘托爱国热情。③用景物烘托,用“邺城”衰败的景象,烘托对高纬亡国而老臣终抱亡国之恨的感叹。全诗层层渲染,借古讽今,揭示高纬亡齐的历史教训。【解析】【1】此题考查辨析诗歌的体裁、题材的能力。古代诗歌就体裁来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一般是绝句和律诗,本诗不符合近体诗特点,所以是古体诗。诗人在这首诗中,颂扬了蔡文姬、苏武二人的爱国热情,斤责了“无愁天子”高纬的误国行径,对有雄心报国的北齐老臣终抱亡国之恨表示叹惋,暗示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万古皆然,对晚唐统治者敲起警钟。咏史怀古,借古讽今。【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熟悉常用表达技巧,了解它们的特点及作用。本诗的主旨在于揭示高纬亡齐的历史教训,而歌咏此事的诗句却只有六句,下余六句,开头四句和结尾二句都是为渲染亡国之恨而层层烘托:先以麝碎香存、藕断丝连的比兴,写相思的久远;再用蔡文姬、苏武羁留匈奴的典故,写故国之思的痛切,表达爱国之情;而在叙述北齐亡国的血泪遗事之后,更越世代而下,以“邺城风雨连天草”的衰败景象,抒写后人的叹惋感伤。这样反复地烘托渲染,从时间、空间、情思各方面扩展意境,大大丰富了诗的形象,增强了抒情色彩和感染力量。读懂内容是做古代诗歌鉴赏题的关键。阅读时,需要注意诗歌的题目、作者、注释、背景、体裁类别、典故、意象、关键词句等,对诗歌的主要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并结合选择题的选项进行认识的矫正。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