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江上(1)杜甫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注释:(1)此诗为杜甫五十五岁滞留夔州所作。【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描写了夔州秋景,“荆楚”二字暗含飘零之意。B. 颔联“永夜”二字暗示诗人在漫长的秋夜难以入眠。C. 颈联意为年老还功业无成,无奈只能对镜叹息。D. 尾联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思报主”的拳拳之心。【2】下列诗句中“倚楼”这一细节描写,与本诗“行藏独倚楼”一句蕴含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A.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晚秋》)B. 故人千里同明月,尽夕无言空倚楼。(唐·子兰《登楼》)C.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宋·陆游《秋晚登城北门》)D. 雪靥酒红微笑,倚楼起把绣针小。(宋·吴文英《秋蕊香·七夕》)【3】本诗中“高风下木叶”与李白《秋思》“天秋木叶下”,描写的景象和抒发的情感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秋思李白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注)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注)莎鸡:虫子名。在这里指纺织娘。 答案:【答案】【1】D【2】C【3】相同点:都描写了秋天叶子凋落的景象,抒发了时令之悲,年华之伤。不同点:杜诗“高风下木叶” 一句描写的是在猛烈秋风席卷下、树叶纷纷凋零的场景,突出了环境的肃杀,诗人由此联想到时局动荡,更加催生出强烈的报国忧思;而李诗“天秋木叶下” 一句写的是秋天到来、树叶应时飘落的场景,表现了环境的凄清,侧重抒写对事物凋零的感伤。【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本题考查对抒情方式的理解。D“尾联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思报主’的拳拳之心”,“委婉含蓄”错,本诗尾联“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是直抒胸臆。故选D。【2】本题考查古诗词鉴赏能力,具体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看标题和作者、看诗中意象、看炼字句、看背景注解。要尽可能摄取作品或命题者提供的信息,充分发掘已知信息的隐含价值。本诗“行藏独倚楼”与陆游“身世安危入倚楼”蕴含的情感都是,报国心切,忧国忧民。故选C。【3】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鉴赏的能力。比较鉴赏题有如下设题角度: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本题要求从“描写的景象”、“抒发的情感”两方面比较异同。相同点在于描写景象都是秋天树叶凋零,抒发的感情都是时令之悲,年华之伤。不同点在于杜诗“高风下木叶” 一句不仅写了环境的肃杀,更联想到时局动荡,催生出强烈的报国忧思;而李诗“天秋木叶下” 一句写的是环境的凄清,侧重抒写对事物凋零的感伤。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