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历史上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国之大者”。鲁成公十三年(公元前578年),刘康公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敕曰:“漕运通流,国之大计。”明洪武十年(1377年)太祖曰:“赏罚者,国之大权,人君操赏罚之权,以御天下。”——据《左传》《汉书》《唐会要》《明实录》材料二 光绪二十七年(190年),张之洞连上《通遵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及《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认为:“盖立国之道,大要有三:一曰治,二曰富,三曰强国。”——据《张之洞全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康公,汉文帝、唐德宗,明太祖,张之洞提出“国之大者”主题的时代背景。(2)让人民生活幸福是我们今天的“国之大者”,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古今确立“国之大者”主题的因素。 答案:【答案】(1)刘康公: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得到运用;汉文帝:统治者采用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统治政策,致力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唐德宗:藩镇割据,经济残破,百姓负担沉重;明太祖: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张之洞: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深重。(2)社会环境、社会矛盾、统治政策、时代潮流等。【解析】(1)本题实际上是要求回答春秋战国、汉代、唐代、明代和清末时期不同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刘康公时期主要是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得到运用;汉文帝是在汉初,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主要是统治者采用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统治政策,致力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唐德宗时期是在安史之乱后,所以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是藩镇割据,经济残破,百姓负担沉重;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加强君主专制,所以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张之洞是在清末时期,此时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深重。(2)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影响古今确立“国之大者”的因素主要是社会环境、社会矛盾、统治政策、时代潮流等。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