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某城市通过建设工业园区的方式大力发展制造业。该市某工业园区占地近3万平方米,共有五金制品、模具销售、配件包装、塑胶等39家制造企业。2011年,该工业园区启动改造,拆除部分低矮旧厂房,按照甲级写字楼(办公空间中的顶尖级别,多数成为当地地标)和工业生产双重标准建设了一座23层的科创大厦(如下图所示)。该大厦高99.8米,每层楼高4.2米,荷载每平方米750千克,是集研发办公、制造生产、生活配套于一体的制造产业综合体,实现了"工业上楼"。(1)从低矮厂房到科创大厦,指出该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区位变化,并说明判断理由。(2)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分析该园区工业"上楼"的原因。(3)推测适宜"上楼"的工业企业的生产特点。
答案:【答案】(1)位置:城市边缘(郊区);城市内部(城区)。理由:工业园主要利用郊区土地面积广大、地价低,对市区污染较小;科创大厦:甲级写字楼和研发中心应分布在城市内部。(2)随着城市的发展,用地紧张,地价上升,以及保护耕地的需要,工业发展水平空间受限,故向垂直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3)所需原料较少,生产设备重量较轻;生产过程中产生震动较小、噪音较小;污染小或无污染;产品体积小、重量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分区。(1)根据所学知识工业区占地面积大、环境污染严重,交通运输需求量大,所以应分布在郊区沿交通干道分布,材料中改造后的工业园区“按照甲级写字楼(办公空间中的顶尖级别,多数成为当地地标)和工业生产双重标准建设了一座23层的科创大厦”,甲级写字楼位于城区,故科创大厦应位于市区,故工业用地的变化为由郊区到市区。(2)根据所学知识楼房比低矮的厂房土地利用率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使城市用地逐渐紧张,地价上升,郊区主要为耕地,所以工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向高空发展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减少耕地的占用。(3)根据上题工业上楼分布在市区,则该类型的工业污染小或者无污染,噪音和震动小,对周围居民影响小;楼房的负荷较小,所以该类工业的生产设备、原料、产品体积和质量较小,利于上楼减少成本增加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