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鸦片战争之后的一百五十年里,中国社会经历了惊人而巨大的变革。不可避免的,中国文化也遭受了剧烈的撞击与动荡。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可以说,自从鸦片战争到20世纪中后期,中国一直是多种文化厮杀的主战场。然而,在经历了质疑、批判、反思之后,中国文化似乎仍然处于比较尴尬的状态。现代年轻人普遍没有文化归属感,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各种冲击,我们站在路口却不知去向。我们生活在所谓的“后现代”世界里,我们吃肯德基,我们过圣诞节,我们立志做有文化的人,但我们很少思考什么是我们自己的、此时拥有的、真正的文化。面对这样的文化残局,选择逃避是于事无补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努力找到答案。要想找到答案,就必须要先搞清楚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现实意义。提倡对人的关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精华。这一点,与我们当代社会提倡的以人为本和民主民本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中国礼仪文化中有很多道德的因素。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在自己的五千年文明史上,之所以能历经磨难却长兴不衰,具有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坚忍不拔的民族伟力,就是因为我们民族有着一种崇高的道德精神。中国传统道德历来十分重视人伦关系的道德价值,强调每个人在人伦关系中应有的道德义务。从《尚书》中提出的“五教”,到孟子提出的“五伦”,再到《礼记·礼运》中所讲的“十义”,都从不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角度规定了每个人为维护良好的人伦关系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传统人伦关系中包含的有益因素,如能赋予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涵义,对于改善家庭与社会的人伦关系,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仍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另外,传统文化中注重对人的道德教化和“以德治国”的思想,也是我们今天构建精神文明所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追求和谐。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方面关系的时候,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和谐放在了首位。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道家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道法自然”,即人们要顺从自然,回归自然,把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惩罚减少到最低限度,寻求人类理想的生存空间。在人际关系上,强调和谐有序,追求实现“仁者爱人”、“礼之用、和为贵”的和谐社会。和谐文化是人类世界的共同精神财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恒久价值,我们要理解它,然后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真正为构建和谐社会出力。文化是一个国家存在的基础。不可否认,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存在一些腐朽的“毒素”,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取精华去糟粕;同时,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创造一种真正适合中国的文化。(选自《传统文化在现代的意义》)材料二:中国人曾经把传统信仰打得支离破碎,依靠国家力量维持个人与群体的协调。当国家的力量对我们的内心影响越来越小时,我们的内心便会无从寄托,且无所敬畏。无所寄托我们便无所适从,茫然浮躁;而无所畏惧便容易道德沦丧,胡作非为。目前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主要也在这两个方面。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指导人生,建设好个体,从而建设好我们民族。这是我们目前应该做的。中华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价值观方面的丰富精神财富,诸如天下为公、民胞物与的社会理想;崇德重义、仁爱胸怀的道德情操;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奋争精神;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宽容品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责任意识;澹泊明志、君子慎独的自警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超越功利、崇尚节俭的生活态度等等。传统文化中这些价值取向,对个人的品格高度、职业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吸取中国文化精髓建立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为官为人为亲为友的方方面面言行中,这些言行是由价值观念主导的内在精神气质的行为外化。传统文化中蕴涵无穷的智慧,也能为个人的业务工作提供大量的智力支持。如渊源于中国文化传统的中国管理心理思想,它具有整体观、协和观、人本观等特点。其不同于西方管理思维的优点在于,重视发挥在管理中的能动作用,注意各种管理因素的协调平衡,善于从整体的长远的管理目标出发决定管理措施。这些优点至今依然自发地体现在中国管理实践当中。当代的企业家如果注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掌握我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精华,必能有助于自己的管理实践。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由于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的变化,学术界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传统文化并不是一堆垃圾,其对现代化也决非只有消极作用。完全否定抛弃几千年历史积淀而成的传统文化是不可能的,也会对现代化建设产生了不起的影响。正确的态度应是:立足国情,辨证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抛弃其糟粕,继承其精华。既汲取世界先进文化的内涵,又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地转化,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联系未来,从而建构起中国现代民族文化。(选自《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指导人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鸦片战争之后的一百五十年里,中国一直是多种文化厮杀的主战场,中国文化遭受了剧烈的撞击与动荡。B.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各种冲击,中国文化似乎仍然处于比较尴尬的状态,现代年轻人普遍没有文化归属感。C.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就是提倡对人的关怀,这与我们当代社会提倡的以人为本和民主民本的理念完全一致。D.中国传统道德历来十分重视人伦关系的道德价值,强调每个人在人伦关系中应有的道德义务。【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人伦关系中包含的有益因素,只要赋予它新涵义,对于改善家庭与社会的人伦关系,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就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B.和谐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恒久价值,我们要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真正为构建和谐社会出力。C.传统文化中价值观方面的丰富财富,对个人的品格高度、职业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D.渊源于中国文化传统的中国管理心理思想,注意各种管理因素的协调平衡,善于从整体的长远的管理目标出发决定管理措施。【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传统文化范畴的一项是( )A.天人合一 B.依法治国C.民胞物与 D.仁义廉耻【4】简述材料二的论述思路。【5】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答案:【答案】【1】C【2】A【3】B【4】首先,从分析社会上产生不良现象的原因入手,引出“要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指导人生”的观点;接着,从精神和业务工作方面分别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建设好个体的重要共用;最后,强调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应持的正确态度。【5】①增强民族凝聚力(坚忍不拔的民族伟力),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②改善家庭与社会的人伦关系,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③营造人类理想的生存空间,使人类社会和谐有序;④提供了价值观方面的丰富精神财富;⑤为个人的业务工作提供大量的智力支持。【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C.“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就是提倡对人的关怀”理解错误,依据原文“提倡对人的关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精华”分析可知,原文有限定词“一大”,选项漏掉此限定词,故此项扩大范围了。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A.“只要赋予它新涵义,……。”理解有误,依据原文“如能赋予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涵义”分析可知,原文“如能”是假设的逻辑关系,不是“只要”条件关系;故表述太绝对;另外,原文有赋予“符合时代要求”。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属于传统文化范畴的一项,依据材料一第六段的文句“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追求和谐。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方面关系的时候,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和谐放在了首位”分析可知,AD两项都属于传统文化范畴之“核心思想就是追求和谐”的具体体现,C项在材料二第二段“中华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价值观方面的丰富精神财富,诸如天下为公、民胞物与的社会理想”的文句里有所体现,故都属于传统文化范畴,而B项的“依法治国”是当前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不属于传统文化范畴。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思路的能力。本题可先划分文章的段落结构,然后概括每一层的大意,最后用“首次”“其次”“再次”“最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连接即可,具体分析,材料二共有四个文段,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段是第一部分,的关键句是尾句“目前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主要也在这两个方面。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指导人生,建设好个体,从而建设好我们民族。这是我们目前应该做的”,作者从分析社会上产生不良现象的原因入手,引出“要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指导人生”的观点;文章二三段属于第二部分,作者分别从人的精神层面和现实工作业务两个角度切入,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作用;文章第四段为第三部分,作者回到现实,呼吁人们对待优秀文化应有的态度,卒章显志。故此文的结构是总分总的结构,论证思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本题考查考生对非连续性议论类文本的“共性”,概括提炼的能力。示例如下:(1)国家角度:从“……为民族而奋斗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在自己的五千年文明史上,之所以能历经磨难却长兴不衰,具有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坚忍不拔的民族伟力,就是因为我们民族有着一种崇高的道德精神”文句可概括,增强民族凝聚力(坚忍不拔的民族伟力),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2)人际关系角度:从“传统人伦关系中包含的有益因素,如能赋予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涵义,对于改善家庭与社会的人伦关系,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仍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另外,传统文化中注重对人的道德教化和‘以德治国’的思想,也是我们今天构建精神文明所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可概括,改善家庭与社会的人伦关系,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3)人与自然的相处角度:“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追求和谐。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方面关系的时候,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和谐放在了首位”可概括,营造人类理想的生存空间,使人类社会和谐有序;(4)个人精神财富方面:从“中华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价值观方面的丰富精神财富,传统文化中这些价值取向,对个人的品格高度、职业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概括,提供了价值观方面的丰富精神财富。(5)从对个人实践的指导意义:从“传统文化中蕴涵无穷的智慧,也能为个人的业务工作提供大量的智力支持。当代的企业家如果注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掌握我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精华,必能有助于自己的管理实践”可概括,为个人的业务工作提供大量的智力支持。考生筛选出信息,后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即可,鼓励答案丰富多样性。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