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昔齐威酣乐,而淳于说甘酒;楚襄宴集,而宋玉赋好色:意在微讽,有足观者。及优旃之讽漆城优孟之谏葬马并谲辞饰说抑止昏暴是以子长编史以其辞虽倾回意归义正也。但本体不雅,其流易弊。于是东方、枚皋,糟啜醨,无所匡正,而诋嫚媟弄,故其自称“为赋,乃亦俳也,见视如倡”,亦有悔矣。(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1】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及优旃之讽漆城优孟之谏葬马并谲辞饰说抑止昏暴是以子长编史以其辞虽倾回意归义正也。【2】文中的“子长编史”是指《史记》中的哪一篇?【3】作者认为司马迁将“谐者”编入《史记》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答案】【1】及优旃之讽漆城/优孟之谏葬马/并谲辞饰说/抑止昏暴/是以子长编史/以其辞虽倾回/意归义正也【2】《滑稽列传》【3】他们的言辞颠倒迂回(微妙含蓄),而用意归于正当的义理(起到了讽谏的作用)。【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结合语境理解画线部分的意思,然后圈出句子中的名词代词,结合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表对话的词语“曰”“云”、对称的句式、顶针的修辞等进行断句,断句的时候要秉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及优旃之讽漆城,优孟之谏葬马,并谲辞饰说,抑止昏暴。是以子长编史,以其辞虽倾回,意归义正也”,这段话是说“到秦国的优旃谏止秦二世油漆城墙,楚国的优孟谏阻楚庄王厚葬爱马,同样都是用含蓄的言辞讽喻,阻止帝王昏庸残暴的行为。司马迁编入《史记》,就是因为他们的言辞虽然颠倒迂回,而用意却都归于正当的义理”,先根据句式断开“优旃之讽漆城”和“优孟之谏葬马”两处,“并”说明后面的“谲辞饰说,抑止昏暴”都是对前面“优旃”“优孟”行为的概括,且“谲辞饰说”“抑止昏暴”都是完整的句子,故断开;“是以”意思是“因此”,一般放在句首,“子长”是指司马迁,“子长编史”主谓宾俱全,故断开,“其辞虽倾回”“意归义正也”是解说司马迁把“优旃”“优孟”的事件编入《史记》的原因。考生可以按照这种方式逐一断开。【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中的‘子长编史’是指《史记》中的哪一篇”,考生要先明确“子长”是司马迁,他编写的《史记》是纪传体史书,主要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而人物事件主要编写在本纪、世家、列传中。由本段文字中的“优旃”“优孟”等可知,“子长编史”应是指《史记》中的《滑稽列传》,“滑稽”是言辞流利,正言若反,思维敏捷,没有阻难之意,后世用作诙谐幽默之意。《滑稽列传》是专记滑稽人物的类传。此篇的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优孟、优旃一类滑稽人物“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及其“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讽谏才能。【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作者认为司马迁将‘谐者‘编入《史记》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然后到文中圈出相关的文字,接着理解这些文字,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如文段中说“是以子长编史,以其辞虽倾回,意归义正也”,这段话意思是“司马迁编入《史记》,就是因为他们的言辞虽然颠倒迂回,而用意却都归于正当的义理”,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准确断句,首先要着眼全篇,整体把握,在粗通文意基础上据上下文定夺如何点断,最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读一句断一句;尤其要注意的是,若有一处存疑,则不应乱断,可暂时搁置,继续研读下文,然后据下文理解反推上文文意,在此基础上正确点断。否则会出现连锁反应,一错再错,甚至全军覆没。其次,要掌握一定的断句方法:(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2)找虚词,定句读。如句首虚词“夫、盖、初、唯、至若”等,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句尾虚词“也、焉、耳、与(欤)、耶、乎”等,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3)依据固定句式,定句读。例如常见的判断句式:……者……也;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等;被动句式:为……所……、受……于……等;其他常见固定句式:得无……乎、如……何、何以……为等。(4)依据修辞,定句读。看是否有排比、对偶、对称、 反复、 顶真等修辞。 最后,要多读,加强语感培养。良好的语感是学习言语的关键。每天早读课,让学生用心诵读《考试说明》中的古文背诵篇目及其他重要篇目,巩固记诵效果,积累文言词语,更在反复阅读中培养了良好的文言语感,一举三得。古今中外,不论何种语言的学习,只要形成了良好的语感,纵使不太熟悉语法,也能很好地分清句读。附译文:“谐”字之所以由“言”和“皆”两字组成,就是因为所说的言辞浅显通俗,大家听了都喜悦发笑。从前齐威王喜好酣乐饮酒,淳于髡就专门给他说甘酒的事来讽谏他;楚襄王爱好欢宴集会,宋玉便作了《登徒子好色赋》来讽谏他。他们的意图都在于通过微妙含蓄的话来讽谏,颇有可取之处。到秦国的优旃谏止秦二世油漆城墙,楚国的优孟谏阻楚庄王厚葬爱马,同样都是用含蓄的言辞讽喻,阻止帝王昏庸残暴的行为。司马迁编入《史记》,就是因为他们的言辞虽然颠倒迂回,而用意却都归于正当的义理。但是谐辞这类东西本身就不雅正,所以它的流传就容易发生弊病。于是西汉的东方朔、枚皋这类文人只能吃糟食,喝淡酒,随波逐流,投人所好,对帝王的缺点和错误没有什么匡救纠正的作用,而只是说些诋毁谩辱不庄重、供人狎戏玩弄的话。所以他们自己也说,所作的赋,是属于玩乐取笑一类的东西,以致被别人看成倡优戏子一样,自己也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