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示季子懋修书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盛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①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镬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鞅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謇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选自《张文忠公全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矜己而自足 矜:同情B.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 比及:等到C.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 惑:糊涂D.所以贻则于后人者 贻:遗留,留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所谓之楚而北行 申之以孝悌之义B.乃弃其本业,而驰鹜古典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 吾其还也D.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古代兄弟或姊妹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序排行,本文中季子指张居正的小儿子。B.“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化用《庄子·秋水》中的典故“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其中“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连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了。C.“丙子之春”中的“丙子”为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十位。“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如今年为农历己亥年,则明年为农历己子年。D.“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中的“第”,指科第,为古代科举考试及格的等级。考中称“及第”,没考中称“落第”,“下第”。【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今汝既B.今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C.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D.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居正的儿子懋修自幼聪明异常,学习写文章入门很快,张居正认为他是“千里马”,张居正的朋友们都称赞懋修,懋修是张居正几个儿子中最自鸣得意的。B.癸酉年科举后,张懋修染上你了一种狂傲志气,丙子年春的考试遭受了挫败。C.张居正用自身的经验教育儿子,不可好高骛远、狂妄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要认真反思,改正自己的缺点。D.张居正认为,写字虽然是小事情,但是不能不努力练好,字写得潦草不能归咎于命运,由此教育懋修,不可自暴自弃,要踏实努力学习。【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2)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3)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 答案:【答案】【1】A【2】D【3】C【4】B【5】A【6】(1)哪里只是想以科举及第来光大我们宗族!(2)我实在是爱你那样深,对你的希望那样殷切,没想到你妄自菲薄,甘愿做车前的马驹!(3)写字是小事情,难道把岁月消磨(个人不努力)就能写得工巧吗?【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和常见的实词,同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意思。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本题其实考查课内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夯实基本功,同时能从课内迁移到课外。A项“矜”,夸耀。【2】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8个虚词,同样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还要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A项动词,往,到/代词;B项于是,就/才;C项表推测语气,大概/表商量语气,还是;D项都是连词,表转折。故选D。【3】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一般试题难度不大,需要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姓名及称谓、官职及科举、宗法及礼俗、天文及历法、地理、刑法、民俗及节日、文史典故等。可用分类串记法,联想记忆法等进行识记。干支(gānzhī)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符号叫地支。中国古代采取天干地支作为计算年,月,日,时的方法,就是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把"天干"中的一个字摆在前面,后面配上"地支"中的一个字,这样就构成一对干支。如果"天干"以"甲"字开始,"地支"以"子"字开始顺序组合,就可以得到:01.甲子02.乙丑03.丙寅04.丁卯05.戊辰06.己巳07.庚午08.辛未0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C项“如今年为农历己亥年,则明年为农历己子年。”错误,如今年为农历己亥年,则明年为农历庚子年。【4】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考生可分六步走:读文段,通文意;标名(代)词,定主宾;看虚词,找位置;明语法,辫句式;依据修辞;对话、引文定句读。本题是选择题,注意找准切入点。“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中“吾”做主语,在他之前断开,排斥A项、C项;“假令才质驽下”是一个整体,不宜断开,排除D项。故选B。【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考生需熟悉常见的陷阱如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错位嫁接、以偏概全等。A项原文中“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中的“先鸣”,是最先闻名的意思,也就是很早成功的意思,而非“自鸣得意。”【6】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岂”,哪里;“但”,只;“以”,来;“大”,光大。(2)中“诚”,实在;“切”,殷切;“意”,料想;“辕下驹”,车前的马驹。(3)中“区区”,小,少,形容微不足道;“岂”,难道;“磨以岁月”,状语后置,以岁月磨,把岁月消磨;“工”,工巧。参考译文:你小时候聪慧,才质异于常人,刚开始学写文章,便知道写文章的门路,我曾经认为你是千里马,和我相熟的朋友看到你,也动颜祝贺,对我说:“您的几个儿子当中,他应该是最先取得成功的(最先及第)。”然而自从癸酉年你科举中第,你忽然染上了一种狂傲之气,自不量力地想着仿效古人,骄矜自满。好比那邯郸学步的年轻人,把自己本有的忘了,只得爬着回家。丙子年春天,我本不想让你去应试,是你的几个兄长都来劝我,就不应该挫了你的锐气,我只好勉强答应,结果你遭受挫败。你学艺不精,我埋怨你又有什么用呢?可是我庆幸地对自己说:“老天大概是要让你厚积薄发吧。”又想到你会记住再次失败的教训,肯低下头来遵守规矩。哪里想到一年里,你越写越退步,越激励你你越颓废。是你的才质不聪敏吗?大概还没有小时候聪慧,长大很懵懂的人。是你不够努力吗?我听说你终日闭门读书,手不释卷。可是才学造诣平常,定然是你好高骛远,想广涉猎而使得自己疲倦,这就是南辕北辙啊!还想进步,这不是很困难吗?想追寻前人的足迹,又合乎当世的准则,这只有才华卓著的人才能做到,然而从明朝建立以来,这种人都不多见。我早年年少登科,得到了人们附会的好名声,胡乱品评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这些人,认为自己才质异于常人,科举及第也是很轻松的事情,于是放弃原来的学业,仿效古人。到过了三年,学习古典的还没有取得成功,原来的学业已经荒废。现在回想当年的行为,恰好是引人耻笑而自取其辱。甲辰年我科举落第,于是估摸自己的能力,继续以前放弃的学业,学习不分昼夜,发奋努力,侥幸学业有所成就,然而也只是科举中第罢了,还没有能力在文学界夺得头筹。而今你的才能,恐怕不会超过我,可是不放低姿态沿袭我的路径,而要重蹈我的覆辙,这不是很荒谬吗?我们家靠读书发家,我一生艰苦学习,要留给你们后人的,不敢落后于古代世家的高尚道德。本来希望你们能继承我的志愿,将这种精神道德发扬光大,以便能同伊尹、巫咸这些人一起,彪炳史册。哪里只是想以科举及第来光大我们宗族!我爱你那样深,对你的希望那样殷切,没想到你妄自菲薄,甘愿做车前的马驹!现在你既然希望我对你不闻问,我自然也是不会严厉指责你。但是你要好好的思考,不要自暴自弃。如果是才质驽钝,那本是无法勉强的;可是你有能力却不去作为,这又能怪谁呢?自己性情怪僻,却归咎到命运,这糊涂得很厉害呀!譬如说写字,我教导你几年了,可你还是这样潦草,没有一点改变,难道这也是命运造成的吗?写字是小事情,但是任随时间流逝(个人却不努力)就能做好吗?我的话就说到这,你好好想想吧!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