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民族居住地分界线与古长城重合。当气候出现显著变化时会影响长城南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状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阶段
历史现象
第一寒冷期(公元前1000—前850年)
北方的少数民族向南迁徙到达关中地区,出现了“南夷与北狄交”的局面。西周末年,戎狄攻破镐京,周朝迁都洛邑
第二寒冷期(公元初年到600年)
“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出现五族内迁局面,继而有孝文帝改革
第三寒冷期(1000—1200年)
北方少数民族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挥戈南下,建立政权与两宋长期对峙
第四寒冷期(1400—1900年)
1636年,皇太极继皇帝位,国号“大清”。1644年清军入关,建立清帝国
——摘编自张利《气候变迁与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南下》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论题:气候变迁与经济重心南移。阐述:每当寒冷期到来,会造成北方少数民族生存困难,从而进攻中原,加速经济重心南移。如在第二寒冷期,北方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南下,中原大量人口向南迁移,为南方带去大量劳动力与先进生产技术,推动南方经济发展;在第三寒冷期,女真族南下,北民南迁,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完成。综上所述,我国经济重心南移阶段与寒冷期的时间段基本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