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科学家过去曾以为,海面6000米以下的地方,由于超高的静水压力、缺乏阳光和食物供给,加之特殊的海底地形等多种极端环境因素,是一片 、毫无生命活力的世界。随着人们对海底深渊的科学调查,这些认识正在被颠覆。科学家在马里亚纳海沟8145米深处已发现鱼类分布,( )。这是目前所知的鱼类分布最深记录。深渊微生物的研究结果,同样也 。研究发现,深渊生物圈中微生物的丰富度、多样性以及活性均非常高。通过对马里亚纳海沟沉积物分析,科学家发现,地球海洋最深处的微生物群落保持着极高的代谢。科学家过去曾认为,在“碳酸钙补偿深度”以下的海域,以碳酸钙为主要结构成分的生物,如有孔虫、珊瑚、甲壳类等都无 。然而,科学家却在深渊调查中,在“碳酸钙补偿深度”以下的深海发现了类似生物。在庞大的海洋生态系统中,海面6000米以下的深渊生物 ,它们如何适应巨大的海水压力,有哪些独特的生理机制和特殊基因,这些都是海洋生物学家要解开的科学之谜。【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死气沉沉 出人意料 立锥之地 生生不息B. 暮气沉沉 出其不意 立锥之地 特立独行C. 死气沉沉 出其不意 弹丸之地 生生不息D. 暮气沉沉 出人意料 弹丸之地 特立独行【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通过对马里亚纳海沟沉积物分析,使科学家发现地球海洋最深处的微生物群落保持着极高的代谢活性。B. 通过对马里亚纳海沟沉积物分析,科学家发现,地球海洋最深处的微生物群落保持着极高的代谢活性。C. 通过对马里亚纳海沟沉积物分析,科学家发现,最深处地球海洋的微生物群落保持着极高的代谢活性。D. 通过对马里亚纳海沟沉积物分析,科学家发现,地球海洋最深处的微生物群落生存着极高的代谢活性。【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鱼类样品在波多黎各海沟8370米深处采集到B. 鱼类样品被波多黎各海沟8370米深处采集到C. 把波多黎各海沟8370米深处鱼类样品采集到D. 在波多黎各海沟8370米深处采集到鱼类样品 答案:【答案】【1】A【2】B【3】D【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第一处:“死气沉沉”形容气氛不活泼,或人精神消沉,不振作。“暮气沉沉”形容精神萎不振,缺乏朝气。此处形容海面6000米以下气氛不活跃,应选“死气沉沉”;第二处:“出人意料”指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出其不意”指出乎对方意料之外,突然行动。此处形容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应选“出人意料”。第三处:“立锥之地”指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或极小的安身之处。“弹丸之地”指弹丸那么人的地方,形容地方非常狭小。此处表示极小安身之处,应选“立锥之地”。第四处:“生生不息”指不断地生长、繁殖。“特立独行”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也泛指特殊的,与众不同的。此处形容海面6000米以下的深渊生物代代繁衍,应选“生生不息”。故选A。【2】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原句“保持”的宾语残缺。A用了“通过……使……”句式,致使主语残缺。C“最深处地球海洋的徽生物群落”语序不当。D“生存……活性”搭配不当。故选B。【3】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A选项,主语与其前的一句不同,句式与其前的一句不协调。B选项被动句,主语与其前的一句不致,句式不协调。C选项,“把”字句,主语与其前的一句不一致,句式不协调。故选D。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