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卢照邻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蜀中九日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今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注释)玄武山:蜀地山名。金花酒:菊花酒。那:奈何,为何。【1】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 两诗都写九月九日登高远望,是因为自古就有此日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B. 这两首诗都表现了作者远在异地他乡,思念故土而又不得归去的怅惘之情。C. “归心归望”“他席他乡”,一写心中情,一写眼前事,两句可谓天然巧合。D. 两人一在南,一在北,虽然相隔万里,地点不同,然而却有着同样的感情。【2】两首诗结尾都提到“鸿雁”,但诗人心中由“鸿雁”引发的感受、想法却有同有异。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答案】【1】 D 【2】 相同:鸿雁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不同:卢诗看到鸿雁“守信”,在秋季南飞回乡,而自己却客居异地,有家难回,不禁悲从中来。王诗是写自己已经厌恶南方,而质问鸿雁为何非要飞到这里,以此表现思乡之切。 【解析】【1】此题考核考生对诗歌综合分析的能力。常见的错误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风格不正确,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解答此类题型,需要考生通读全诗,从标题、作者、正文到注释,要务求全面。然后要看准要求,看清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选项,是选择一项还是两项。再细品选项,要落实选项的内容在诗词中的位置,要注意是从语言、形象、手法还是情感角度设置,诗词中有无相应的关键词或提示点。最后要学会排除。AC是分析诗歌的内容,BD是分析诗歌的感情。从卢诗注解和王诗题目看,两人都在蜀地。故选D。【2】此题考核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把握诗歌的基调和情感要从诗歌的标题,作者,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关键词,注释等入手。两首诗都是借鸿雁南飞,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但艺术特色不一样。卢诗以“鸿雁南飞”反衬人不能北归的乡思;王诗则质问,鸿雁为何从北方飞来,含有对南方的厌倦之情。揣摩情感三法。一是分类整理,把握同类诗歌的内容和情感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题材相近,抒发的情感也有相似之处。二是由“点”及“面”,深度控掘“面”,指的是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点”,则主要指以下内容的“关键点”:①关键字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如“思”“愁”“恨”之类。②关键语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③诗歌题目。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④重要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如诗中有“夕阳”“露水”“杜小河”等意象,就不难发现诗人的感伤之情。⑤有关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三是借助表达技巧,揣摩诗歌内容和情感有些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主要是借助于某些特定的表达技巧,如比喻、用典、反衬等来表现的。因此,把握诗中的表达技巧、分析它们的表达特点,也是鉴赏诗歌情感的有效方法。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