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按要求作答。薄暮杜甫江水长流地,云山薄暮时,寒花隐乱草,宿鸟择深枝。旧国见何日?高秋心苦悲。人生不再好,鬓发白成丝。(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江水长流地,云山薄暮时”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着眼,写了富有特色的远景。B.“寒花隐乱草”中的“隐”字写出“寒花”稀疏、萧瑟的特点,亦是诗人的自况。C.“宿鸟择深枝”与以前学过的“越鸟巢南枝”具有同样的诗意,有异曲同工之妙。D.“寒花隐乱草,宿鸟择深枝”写景动静结合,渲染氛围,为下文抒情奠定了基调。(2)“高秋”一般指天高气爽的秋天或者深秋,请问诗中“高秋”是何意?为什么?(3)从全诗来看,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答案】(1)C(2)诗中“高秋”是深秋之意。因为诗句中的“寒花、乱草”等显示的显然是萧瑟的深秋特点:“心苦悲”也无“爽”可言。(3)①诗人抒发了漂泊异乡愈发想念故都(或故乡)的愁苦心情,②也表露了时光易逝、鬓发斑白而又功无所成的惆怅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C.“宿鸟择深枝”在这里过夜的鸟儿会选择树林深处的树枝来憩息。“越鸟巢南枝” 越鸟来自于南方,故巢宿于南枝。比喻不忘根本。二者所表达的意味有所不同。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借助诗歌注释及关键意象,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继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知识储备,具体分析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诗歌表现手法很多,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对比、反衬、烘托渲染、正侧面相结合等。学生要对每一种手法都了解掌握,才能够正确加以判断。诗中“高秋”是深秋之意。因为诗句中的“寒花、乱草”等显示的显然是萧瑟的深秋特点;“心苦悲”,虽是深秋也不觉“气爽”,无“爽”可言。因此,此处“高秋”含义与词语本义不同。(3)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此类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本诗八句,上四暮景,下四暮情。晚花隐色,喻己之混迹。夕鸟归林,方己之避乱。此虽写景,而兼属寓言。故国生悲,仍与流水相应。白头兴叹,又与暮云相关。诗人抒发了漂泊异乡愈发想念故都(或故乡)的愁苦心情,也表露了时光易逝、鬓发斑白而又功无所成的惆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