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依据自然地理特征可以把海南岛划分为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和中部五大区域(下图示意),其西部区域河流的下游及河口附近的滨海地区岩石裸露、黄沙蔓延,散布着少量的仙人掌、菠萝、海枣等野生植物,形成典型的热带稀树干草原荒漠化景观,这是我国唯一可以看到热带荒漠的地区。据记载,历史上这里也曾是林木茂密的人类宜居地。目前,该岛基于山形水系框架,构建全域生态保育体系,形成以中部山区为绿色生态核心的空间结构,规划在全国率先建设生态省。(1)指出海南岛西部热带稀树草原荒漠景观反映的地域分异现象并说明判断的理由。(2)分析海南岛西部区域热带荒漠景观的形成原因。(3)指出海南岛“生态绿心”可以带来的环境价值。 答案:【答案】(1)现象: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理由: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应该出现的是热带季雨林景观,西部却呈现热带稀树草原荒漠景观,因此其反映的是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2)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纬度低,晴天多,终年高温,蒸发旺盛,气候干燥;河游中上游水土流失产生的泥沙搬运至下游及河口地势低平的滨海地区堆积;人类长期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如过度垦殖和砍伐,造成植被破坏,土地沙化严重等。(3)调节气候,改善大气质量;涵养水源,保护水质;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地域分异现象分为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两种,非地带性现象是由于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形成的。分析图文资料可知,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与该气候相应的景观是热带季雨林景观;但是海南岛西部由于位于山地的背风坡,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降水少,形成了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反映了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2)荒漠景观的形成与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有关系。从地形角度,海南岛西部位于山地的背风坡、为雨影区,偏东风带来的水汽受到山地的阻挡与拦截,降水减少;当地纬度低,太阳辐射强,且风速较大,蒸发旺盛,据材料“河流的下游及河口附近的滨海地区岩石裸露、黄沙蔓延,”说明与河游中上游水土流失产生的泥沙搬运至下游及河口地势低平的滨海地区堆积有关;据材料“据记载,历史上这里也曾是林木茂密的人类宜居地。”可知人类不合理活动也是造成当地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原因。(3)本题考查森林的生态效益。森林的作用有调节气候,改善大气质量;涵养水源,保护水质;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地理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