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后面小题①在我国书法史上,流传着“二王”的一段佳话。王羲之“临池学书”,为节省时间顺手用池水涮笔,结果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18缸水。这些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②树立恒心,离不开有异于常人的执着。一个人未必具备出众的天赋,但如果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就能把“恒”字写进自己的品格,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事业。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譬如,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乱了阵脚,逃避矛盾、蛰伏起来;有的人干工作浮在表面,看上去勤勤恳恳,其实心里根本就没有恒定的目标;还有的人习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不到一锤接着一锤敲,累积不出实绩。古人说得好,“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要做一件事情,重要的是专注于目标,毫不动摇、勇往直前。心态一旦浮躁,注定难以走出浅尝辄止、兜兜转转的人生迷宫。③树立恒心,离不开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省思。“革命战士”吴玉章四十年如一日,再苦再难也不忘教书育人,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坚持做好事,造就了一大批各类人才。《吕氏春秋》有言,“不能教者:志气不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若晏阴喜怒无处。”所以,有水滴石穿的韧性,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才能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④树立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葆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如磐石,在乱云飞渡时不忘初心;具备非凡的勇气,才能面对恐惧不退缩、遭受打击不怯懦,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对个体来说,追求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就必须剔除急功近利之心,舍弃徘徊犹豫之意,自觉培养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和不甘落后的志气,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⑤鲁迅曾如此点评运动会选手:“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行走在人生之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5月,有删改)【1】请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请简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下面的诗文可作为选文第④段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A.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D.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5】结合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收获或启示。
答案:【答案】【1】 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 【2】 对比论证、道理论证,引用古语,从正反两方面突出地论证了分论点:树立恒心,离不开有异于常人的执着,进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权威性、说服力。 【3】 首先,提出分论点:树立恒心,离不开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省思;接着,举出吴玉章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举例论证),引用《吕氏春秋》里的话作为道理论据(道理论证);最后作结:有韧性,有脾性,才能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 【4】 D 【5】 参考示例:读完本文后我明白了要想成功,有所收获必须得有恒心、有毅力。例如我刚上初一时身体素质不好,体育成绩总是不理想,后来我下定决心坚持锻炼身体,每天早晨和放学后都坚持跑步,一直坚持三年,最后中考体育加试取得了满分,身体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解析】【1】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缩小范围,提高效率,严密分析,准确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可提取第一段末的“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一句作为答案。【2】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一句既的引证(道理论证),又是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突出地论证了语段的首句(观点句、分论点)“树立恒心,离不开有异于常人的执着”。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中心论点。论证方法就是为证明观点和中心论点服务的。【3】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要抓住点明结构思路的语言标志。没有词语作为标志就要仔细阅读文章内容,读懂内容后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术语作答。如第③段首先提出“树立恒心,离不开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省思”这一分论点,接着进行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最后得出“有韧性,有脾性,才能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的结论。这样使整个论证过程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使论证更加深刻,观点更加鲜明。【4】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第④段的分论点是“树立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D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正好谈的是恒心所需要的意志和勇气问题,所以可作为选文第④段道理论据。A是珍惜时间。B是新旧更替。C是读书感受。【5】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社会实践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可从我们在学习上更需要有恒心的角度写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