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1)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2)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1】在与人交往中,孔子以“巧言、令色、足恭”三者为耻,此三者正好与我们在《论语》中学过的“损者三友”相对应,请你写出剩下两空相对应的内容。“巧言”对应______________;“令色”对应 “善柔”;“足恭”对应______________。【2】“怨”是我们的常有的情绪,无法逃避,也无法消除。因此,在日常交往中,我们无法做到真正的“无怨而交”。请你结合孔子的交往观,谈谈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该如何处理“怨”的情绪。 答案:【答案】【1】“便佞”“便辟” 。【2】①在交往中,我们应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多审视自己的不足,多包容别人的难处,努力化解心中的怨恨。②不要“匿怨”而交,表面上亲热,实际上恨之入骨的做法不可取,交友应表里合一,以“谅”交友。③分析“怨”形成的原因,如涉及双方原则性的问题,无法消“怨”那就选择不交,以“直”交友。【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是“在与人交往中,孔子以‘巧言、令色、足恭’三者为耻,此三者正好与我们在《论语》中学过的‘损者三友’相对应,请你写出剩下两空相对应的内容。”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语句内容的能力。通读语句,疏通大意,找到答案。“巧言、令色、足恭”的意思是“甜言蜜语、满脸堆笑、点头哈腰”。“孔子曰:‘……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损者三友”中“三友”是指阿谀奉承的人、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花言巧语的人。”故“巧言”对应“便佞”;“令色”对应“善柔”;“足恭”对应“便辟”。【2】试题分析:题干是“‘怨’是我们的常有的情绪,无法逃避,也无法消除。因此,在日常交往中,我们无法做到真正的‘无怨而交’。请你结合孔子的交往观,谈谈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该如何处理‘怨’的情绪。”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经典中语句的现实意义的。这道题要求简要分析孔子是如何察识学生的。通读上述材料两则材料,理解文意,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如何处理人际交往中的“怨”的情绪。交往中如果出现了“怨”的情绪,先分析“怨”形成的原因,如涉及双方原则性的问题,无法消“怨”那就选择不交,以“直”交友。应推己及人,多审视自己的不足,多包容别人的难处,努力化解心中的怨恨。不要“匿怨”而交,表面上亲热,实际上恨之入骨的做法不可取,交友应表里合一,以“谅”交友。参考译文:(1)孔子说:“甜言蜜语、满脸堆笑、点头哈腰,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心怀怨恨跟人交朋友,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论语·公冶长》)(2)孔子说:“重责备自己,而轻责备别人,怨恨自然不会来了。”——(《论语·卫灵公》)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