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一)兰事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二)养生主(节选) 庄子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①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②畜乎樊中。神虽旺,不善也。 老聃死,秦失③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④解。”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注】①介:只有一只脚。一说“介”当作“兀”,失去一足的意思。②蕲(qí):祈求,希望。③秦失(yì):亦写作“秦佚”老聃的朋友。④县(xuán):同“悬”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信可乐也                信:相信 B . 感慨系之矣              系:附着,随着 C . 终期于尽                期:注定 D . 是遁天倍情              倍:同“背”,背弃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群贤毕至 B . 养生丧死无憾 C . 亦遂增胜 D . 齐彭殇为妄作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能以足音辨人 B . 亦将有感于斯文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C . 三号而出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D . 非夫子之友邪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4)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引以为流觞曲水 A . 非我也,岁也 B .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C . 之二虫又何知 D . 列坐其次 (5)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兰亭集序》全文以“乐”起笔,由“乐”生“痛”,以“悲”作结,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之美,也隐隐抒发了对人生无常、情随事迁的感伤情怀。 B . 《庄子・养生主》用“薪尽火传”来说明,人的精神、思想、人格的生命之火一旦点燃,就应该一直地传递下去而永无穷尽,人生的真正意义与价值也就在于此。 C . 《兰集序》描绘了山水之美,表达上多借景抒情,如引孔子“死生亦大矣”,然后感叹“岂不痛哉”,而《庄子・养生主》有叙有议,开合有致,意浅而旨丰。 D . 《兰亭集序》与《庄子・养生主》中都谈到了对生死的看法,前者认为生死是不能等量齐观的,应珍惜生命,而后者借秦失之口来强调应当顺应自然,死生两忘。 (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②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 (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始 也 吾 以 为 其 人 也 而 今 非 也 吾 入 而 吊 焉 有 老 者 哭 之 如 哭 其 子 少 者 哭 之 如哭 其 母 答案: A D B D C ①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②老天爷生就了(我)这样的形体让我只有一只脚,人的外观是上天所赋与的。 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