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中期以后,经历了长期的藩镇割据,皇权受到以武将为中心的地方割据势力的严重威胁。北宋初,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其特点是,从加强军权入手、着眼于防止军阀割据、大力分散地方权力,结果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形成了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造成了地方的积贫、积弱,出现了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 材料二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候争霸,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至明清,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 材料四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了这两句诗而被斩首。大臣胡中藻写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 ——摘编自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并简述这一政策带来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 (3) 材料三中,皇权与相权之争结束于何时(朝代)?再列举一项这一时期为强化皇权采取的措施。 (4) 材料四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在思想上实行了怎样的措施?这一措施对思想文化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5) 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什么特点? 答案: 原因:抑制唐末以来地方藩镇割据势力对皇权的威胁,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影响:(利)将军权收归中央,规定军人不得干涉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事务,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宋代完善科举制度,提高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 (弊)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庞大的官僚机构和互相牵制分权的体制,造成了行政办事效率低下和沉重的财政负担。 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 明朝;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为监视官民,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 措施:大兴“文字狱”;后果: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皇权逐步加强,相权逐步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