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对于有效动员和集中国家有限的资源,迅速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动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材料三: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1)依据材料一,举一例说明计划经济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要历史作用。(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初期我国在调动工人和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举措。(3)依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确立的改革方向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我国为了适应这一改革方向,在改革和开放方面分别实施了什么重大举措。 答案:【答案】(1)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2)农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工人:实行按劳分配。(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企改革实行公司制、股份制;开放沿江、内陆、边境等城市,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解析】(1)据“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对于有效动员和集中国家有限的资源,迅速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可知,计划经济对于有效动员和集中国家有限的资源,迅速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包括加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改革所有制机构;改革分配制度。(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