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0年,毕业于日本大阪医科大学的余云岫发表文章,彻底否定中医理论,引发了20世纪20年代的中西医之争。余氏称中医的“阴阳五行十二经脉等都是说谎”,是“非科学的”,要“一切打空”。恽铁樵从方法论的高度揭示了中医理论,回击了余氏的攻击。在他的影响下,许多中医也纷纷著书立说,回应余云岫的挑战。
1925年,教育界决定将中医纳入学校体制,遭到了西医界的坚决抵制。此后中西医界关系迅速恶化,西医界称中医为旧医,称自己是新医,将中西医之争视为先进与落后之争;而中医界称自己为国医,称西医为西医,将中西医之争视为“中西之争”。双方讥讽之言与谩骂之词日趋激烈。
1929年2月,西医界代表提出了废止中医的议案。在中医界、舆论界及工商界的努力下,议案未获通过。但中医之生存危机并没有消除。在论战中,中医不合科学之特性已被充分揭示出来。经历了此次生死抗争的中医界不少有识之士,也深刻意识到中医革新、中医科学化的迫切性。
——摘编自左玉河《学理讨论,还是生存抗争-1929年中医存废之争评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对“20世纪20年代的中西医之争”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20世纪20年代的中西医之争反映了近代的中西文化之争。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以西医为代表的西方科技不断涌入中国。在西医的冲击和对比下,中医的局限性日益显露。新文化运动时期,在新旧思潮激烈冲突中,知识界批评中医愚昧落后之声日渐高涨。在此背景下,20世纪20年代的中西医之争逐渐进人人们的视野。 这次论战持续时间长,其性质和规模也逐渐超出了学术之争;论战双方关系日益恶化,涉及的领域和阶层也越来越多,产生的影响也超出了论战本身。论战中,对中西医的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倾向,正是近代中西文化之争在医学领域的反映。论战促进了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推动了中医的自我革新。 20世纪20年代的中西医之争,不仅体现了20世纪中西文化的碰撞,而且也对当今我国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