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丰熙,字原学,鄞人,布政司庆孙也。幼有异禀。尝大书壁间曰:“立志当以圣人为的,逊第一等事于人,非夫也。”年十六丧母,水浆不入口数日,居倚庐三年。弘治十二年举殿试第二。孝宗奇其策,赐第一人袍带宠之。授编修,进侍讲,迁右谕德。以不附刘瑾,出掌南京翰林院事。父丧阕,起故官。
世宗即位,进翰林学士。兴献王大礼议①起,熙偕礼官数力争。及召张璁、桂萼为学士,方献夫为侍读学士,熙昌言于朝曰:“此冷褒、段犹②流也,吾辈可与并列耶?”抗疏请归,不允。既而尊称礼定,卜日上恭穆献皇帝谥册。熙等疏谏曰:“大礼之议颁天下三年矣,乃以一二人妄言,欲去本生③之称,专隆鞠育之报,臣等闻命,惊惶罔知攸措。窃惟陛下为宗庙神人之主,必宗庙之礼加隆,斯继统之义不失。若乖先王之礼,贻后世之讥,岂不重累圣德哉。”不得命,相率伏哭左顺门。遂下诏狱掠治,复杖之阙廷,遣戍。熙得福建镇海卫。
既璁等得志,乃相率请释谪戍诸臣罪,皆首及熙,帝不听。熙年且七十,给事中田濡复请矜宥,卒不听。居十有三年,竞卒于戍所。隆庆初,赠官赐恤。
子坊,字存礼。举乡试第一。嘉靖二年成进士。出为南京吏部考功主事。寻谪通州同知。
免归。坊博学工文,兼通书法,而性狂诞。熙既卒,家居贫乏,思效张璁、夏言片言取通显。
十七年诣阙上书,言建明堂事,又言宜加献皇帝庙号称宗,从配上帝,世宗大悦。未几,进号睿宗,配飨玄极殿。其议盖自坊始,人成恶坊畔父云。明年复进《卿云雅诗》一章诏付史馆待命久之竟无所进擢归家悒悒以卒晚岁改名道生别为《十三经训诂》类多穿凿语。或谓世所传《予贡诗传》,亦坊伪纂也。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九》)
【注释】①大礼议:公元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因其无嗣,便由其堂弟朱厚熄(兴献王之予)继位,是为明世宗。后明世宗与武宗1日臣们在以谁为其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亲)以及其生父尊号的皇统问题上产生了长达三年半的大礼议之争。世宗在坚持追生父为兴献帝后又加封其为献皇帝,加封生母为兴国皇太后。②冷褒、段犹:汉朝大臣,为官没有原则,一味秉承上意。③本生:养子对亲生父母的称呼。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明年/复进《卿云雅诗》/一章诏付史馆/待命久之/竟无所进擢/归家悒悒以卒/晚岁改名/道生别为《十三经训诂》/类多穿凿语
B . 明年/复进《卿云雅诗》一章/诏付史馆/待命久之/竟无所进擢/归家悒悒以卒/晚岁改名道生/别为《十三经训诂》/类多穿凿语
C . 明年/复进《卿云雅诗》一章/诏付史馆/待命久之/竟无所进擢归家/悒悒以卒/晚岁改名/道生别为《十三经训诂》/类多穿凿语
D . 明年/复进《卿云雅诗》/一章诏付史馆/待命久之/竟无所进擢归家/悒悒以卒/晚岁改名道生/别为《十三经训诂》/类多穿凿语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殿试,古代科举制度中皇帝对乡试取录的贡士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也叫“廷试”。
B . 翰林学士,官名,常以有文学才能的朝臣担任,一度成为皇帝亲近的顾问兼秘书官。
C . 赐恤,指官吏死后,根据其生前功劳大小,追赠官爵,褒封谥号,并给其家属抚恤金。
D . 庙号,旧时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追尊为某祖(开国君主一般为祖)某宗之称。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丰熙以孝侍亲,情深意真。母亲去世,多日汤水不进,住倚庐守孝三年;父亲去世,服丧期满才重新担任原职。
B . 丰熙才华卓越,皇帝赏识。参加殿试,高中榜眼,皇帝却赐予第一的袍带以示恩宠,授职编修,自此步入仕途。
C . 丰熙直道而行,敢于直谏。大礼之议发生之时,丰熙便偕同礼官力争,甚至不惜多次伏地哭谏,终究难遂心愿。
D . 丰坊性情狂诞,有违父意。丰坊生活穷困,为求得通显,不惜逆父志,建议给献皇帝加庙号称宗,遭众人厌恶。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大书壁间曰:“立志当以圣人为的,逊第一等事于人,非失也。”
②既璁等得志,乃相率请释谪戍诸臣罪,皆首及熙,帝不听。
(5)
丰熙性格刚直,请结合选文内容概括说明。
答案: B
A
C
①(丰熙)曾在墙壁上用大字写道:“立志应当把圣人当作目标,在人生头等大事上比不上(或:逊色于)他人,就不是好男儿。” ②在张璁等人达到目的后,大臣们就相继(或:共同)请求免除对贬谪戍边众臣的惩处,都先提及丰熙,皇帝不听从(或:不采纳)。
①不巴结依附权臣刘瑾,以致被调出京城任职;②直言不讳,公开表明不与张璁等人为伍,并上书辞官;③在大礼议事件中,多次极力反对皇帝,甚至跪地哭谏,后被发配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