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材料从1958年直到“文革”时期,我国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对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的严加限制,对从集镇迁往城市的也严加限制。     “文革”结束后的几年,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国家先后出台了一些“农转非”(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政策。比如,允许城市职工在农村的年迈父母、病残或家庭有困难的下乡知识青年等“农转非”。    1984年10月,国务院出台政策规定:凡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和家属,公安部门应准予在集镇落户。    1997年全国各类流动人口达1.1亿。1998年7月,国务院对户口管理作了“四项改革”:对要求随父母在城市落户的未成年人、已在投靠的配偶所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公民、需到城市投靠子女的公民、在城市投资及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其直系亲属符合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的,均可准予在城市落户。——摘编自李平《新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迁》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9年以来我国户籍管理政策的变化趋势,并分析指出导致变化的体制背景。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我国户籍管理制度调整的积极意义。 答案: 趋势:从严格限制到逐渐放开。背景:旧有户籍制度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1978年后实行改革开放,逐渐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八十年代中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九十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 意义:有利于人口流动、人才交流,有利于劳动力等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城市化进程;稳定社会秩序等。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