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张庆伟等30名人大代表提出议案,要求制定湿地保护法。2015年,中共中央将湿地保护修复上升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将湿地保护立法列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由全国人大环资委牵头研究起草,广泛听取地方以及专家意见,经过深入研究论证,反复修改,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草案)》。2021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于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标志着我国湿地保护走向法治化。6月1日,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意味着更多湿地将进一步强化原生态保护,在新时代焕发更美的光彩。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推进湿地保护法治化的? 答案:①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就制定湿地保护法提交议案,推动湿地保护法的制定。 ②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基本功能,就是把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依照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并使之成为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全国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将湿地保护修复上升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推动湿地保护法的制定进程。 ③坚持民主集中制,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听取地方以及专家意见,经过深入研究论证,反复修改,使湿地保护法的制定更能体现人民的意志。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依法、科学、民主立法,最终通过《湿地保护法》,标志着我国湿地保护走向法治化。
政治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