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材料二: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l4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新•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材料四:(“文革”结束后开始的)这场讨论的内容是,究竟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场讨论深层的含义则是要解决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因此,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和社全主义命运的大讨论。——据邢贲思《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启示》 (1) 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影响。 (2) 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在把“欧洲从中世纪引向……近代世界”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在方式上的区别。你怎么看待材料三中的现象? (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革”结束后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对“中国前途和社会主义命运”产生的影响。 答案: 背景: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影响:秦始皇依据法家思想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西汉运用黄老思想实行休养生息,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汉武帝把经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使命:促进社会转型,呼唤新的社会。贡献:把人和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勃兴。 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传统文化,文艺复兴利用传统文化为传播新思想服务。看待:积极: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促进了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消极:对待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倾向。对待东西方文化应全面客观,汲取精华,剔除糟粕。 影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等。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