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
(一)配角
①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黄色的浊云。东北风鸣呜地吼叫,肆虐地在旷野上奔跑,它仿佛握着锐利的刀剑,刺穿严严实实的棉衣,戳得人骨头疼。河边站满了看热闹的人。一个个抱着膀子,缩着脖子,上下牙齿打着架,吸溜着鼻子,脸上却绽放着五花八门的笑容。
②这里在拍电影。
③河水缓缓地流着,水面上三三两两漂浮着尚未解冻的冰碴子,一起一伏,优哉游哉。
④根据剧情,女主角失足掉进了河里,大喊“救命”。在河边溜达的配角(一个老年男性拾荒者)闻听呼教声后,没有丝亳犹豫,一跃而起跳进河里,奋力把女主角救了出来。
⑤剧情就这么简单。
⑥可是,就是这么简单的这一幕, 接连排练了两三次,导演都摇头否定了,一脸的失望。女主角的演技倒没什么毛病,问题出在配角身上,就是那个救人者。
⑦第一次,配角听到女主角的叫喊,犹豫了好几秒才跳进水里。按照剧情,不能超过两秒;第二次,配角倒是没犹豫就扑进了河里,遇到冰凌茬子,有意地回避着,好像害怕被戳伤:第三次,配角表现得很勇敢,可惜,脸上的表情倒是不切实际,有点僵硬或者说是漠然,像是在演戏。
⑧别说是导演不满意,连围观的群众也都嗤之以鼻:
⑨“太假。”
⑩“演技太差了。“……
⑪女主角虽然穿着羽绒服,有防护措施,也无生命危险,但在零下十几度的河里呆着,那滋味也不是好受的。哪一次下去不扑腾几分钟?若女主角是个大牌,早甩手不干了。女主角是个没有出道的新手,说得更具体一点,是个在校的学生。此刻,她也不敢多说什么,瑟缩着身子,默默地掉着眼泪,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不知是委屈还是寒冷,或许两者兼而有之。导演不咸不淡地看了女主角一眼,然后命令道:“准备,下!”
⑫女主角忙擦了擦眼泪,甩掉裹在身上的棉大衣,听到导演的口令后,跳进了河里。
⑬此刻,只见岸边的一个拾荒者,看到女主角落水,没等她喊救命,就甩掉手里的蛇皮袋,扑进了河里。距离女主角还有一段距离。他吃力地游着,脸上呈现出焦急的神色。看得出,他是个“旱鸭子”,不会游泳,两只手胡乱扒拉着,属于那种“狗刨式”。他的手被冰凌茬子划破了,脸也被冰凌茬子划破了,却不管不顾,一边还焦急地大叫:“闺女,坚持住!闺女,坚持住!……终于女主角被救上了岸。
⑭围观的群众禁不住鼓掌叫好。
⑮导演也兴奋地跳起来,潇洒地打了个响指,说:“成了!”
⑯然而,很快大家发现救人的老汉不是剧组里的演员。老汉的衣服真的是湿透了,汇集到脚下的水,瞬间凝固成了冰;脸和手上的伤口渗出来的血水也冻住了,不流动了。
⑰导演忙安排人给老汉更换衣服,包扎身上的伤口。
⑱这期间,女主角一直嘤嘤地哭着。
⑲导演拍了拍女主角的肩膀:“没事的,他虽然不是演员,但效果很好,很逼真,这个镜头就算成功了。”
⑳女主角哭得更厉害了。
等到老汉换好衣服、包扎好伤口出来,导演率先开问:“老人家,您是一一
“俺、俺是个捡破烂的,刚好路过这里,看到闺女落水,啥也没想,就跳了下去……”老汉虽然换了衣服,嘴唇还乌青着。
女主角终于停止啜泣,上前托起老汉捆绑着纱布的手:“爸,我对不起您……”她想给老人个笑脸,不料,细碎的泪珠如朝露般挂在了她长长的睫毛上。
“傻孩子,跟爸不要说对不起。”此时,老汉已经知道刚才是在拍戏,开心地笑了。
围观的人都傻眼了。
女主角是老汉的独生女。她考上艺校后,老汉也悄悄到了这个学校所在的城市,他没有别的手艺,只有捡破烂供女儿上学。他怕给女儿丢脸,一直没有去找过她。不过,他曾无数次到学校门口转悠,希望遇到女儿却一次也没有遇到过女儿。今天外出捡破烂,也是碰巧遇到女儿在拍戏。他以为女儿是意外落水,便不顾生命危险跳进了河里。
“大叔……今天您可帮了剧组的大忙。谢谢您!”导演真诚地说道,掏出几张票子给老汉算作酬劳。
老汉拒绝了,说:“只要闺女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顿时,现场又是掌声一片。
还有一个秘密可能大家都不知道,老汉一生未娶,女主角是他收养的弃婴。
原载《河南工人日报》2021年6月19 日
(1)
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⑬段中加点的字“扑”生动准确地写出流浪老汉见人落水时跳水营救的着急心态。
B . 文章⑪⑱⑳段都写到女主角的“哭”,但是每一个“哭”都表达了女主角的不同心情。
C . 文中第⑭段“围观的群众禁不住鼓掌叫好”只是因为流浪老汉在河水中救起了女孩。
D . 父亲怕给女儿丢脸,悄悄来到女儿身边,但从来去找过她,从中看出父亲无私的爱。
(2)
从不同角度赏析第①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
文章第⑦段为什么要详细写配角拍戏时出现的问题?
(4)
有人认为最后一段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请说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 C
例1多感官描写:“厚厚的、低低的、灰黄色的浊云”,从视觉角度写出天色的压抑与沉闷;“呜呜地吼叫”,从听觉角度写出风声之大、风势的猛烈;“刺穿”“戳”“疼”,从触觉角度写出天气的寒冷。例2修辞手法:“吼叫”、“奔跑”等词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风人的特性,写出风声之大、风势的猛烈;“它仿佛握着锐利的刀剑”运用比喻的修辞,把风的凛冽刺骨比作刀剑的锐利,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例3词语运用:叠词,“厚厚的、低低的”写出天色的压抑沉闷,“严严实实”突出棉衣之厚,反衬天气的寒冷。拟声词,“呜呜”突出风声之大、风势猛烈。动词,“吼叫”“奔跑”“刺”“戳”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声之大、风势猛烈、天气寒冷。
详细写配角出现的问题与下文流浪老汉毫不犹豫跳河救女儿形成对比,突出老汉救女心切,爱护女儿的形象,突出了本文的主旨。
示例一:能删。删掉后并不影响整个故事的完整性,且前文缺少铺垫。示例二:不能删。最后一段丰满了拾荒者的人物形象,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儿亦能爱得奋不顾身,更体现出这种父爱的伟大;在结尾处进行又一重翻转,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升华了文章的主旨,从对父爱的赞扬,上升到对更为广博的仁慈善良之心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