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母亲的心愿 北方 “麻警官,您母亲又闹着要出小区,倒是没在小区里翻垃圾箱检垃圾,这都第四次了,我们劝不住,疫情的严重性您是知道的,怎么说她就是不听。知道您忙,可我们实在没办法,只能找您了。” “我早晨过去又说了说,怎么还闹呢?吃喝都给她准备得很充足,口罩也买了,”麻利锋刚上卡点,母亲居住的社区张主任就打来电话。昨天张主任就为麻利锋母亲要出去给他打了半个小时的电话,最后还是麻利锋亲自回去,才把母亲担住了。 母亲越来越不听劝了。麻利锋最初担心母亲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即老年病呆症),带她到市医院彻底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数据正常。大夫说人上了岁数,性格发生变化也不奇怪。 父亲在世时,母亲买菜做饭收拾屋子,还要伺候腿脚不便的父亲。每天不得闲,几乎不用麻利锋操心,自从父亲去世后,母亲似乎就变了,主要表现是话少了,还总爱在小区的垃圾箱里翻检废品。纸箱、矿泉水瓶、废报纸、泡沫板……只要是废品回收站要的,母亲一样也不会漏掉,起初,听小区门房的梁姨说过几次,好似母亲抢了人家的生意,话说得客气但不好听,麻利锋似信非信,家里见不到任何废品的影子呢,他忙得顾不上,就让老婆去盯了两次,果然看到身形瘦小的母亲踮着脚半截身子插在垃圾箱里,像个土拨鼠似地往外检废品。 母亲被抓了现行后,更加无所顾忌了,梁姨被进出的车辆登记收费拖住了手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目标落入母亲的手中,碍于麻利锋的面子,再生气也不好明目张胆地夺回自己的地盘。 母亲是市五小退休教师,每月工资五千多。 麻利锋问地,缺钱吗? 不缺。 为啥检垃圾?那不是垃圾,是能回收利用的废品,找点事干。 麻利锋劝说多次无效,也不能整天看着她老人家。 “老妈,无论如何都不能出门呀! "麻利锋下卡点后急急忙忙赶回家,母亲趴在客厅的窗台上看着外面,他进门也没搭理,麻利锋从母亲的视线角度看去,正好有三个垃圾箱,“正在投情爆发期,您的身体又那么弱。” “我没糊涂,电视里天天在将。你也要小心点,小杰真的不能回来了?在武汉没人管咋办呢。” 母亲依然没有回头,神情十分失落。 “肯定不能回来的,快三十岁的大小伙子还要怎么管?昨天不是给您打电话报平安了吗?您不用担心。我天天上卡点,可比您孙子辛苦多了。” “妈知道你们辛苦,要不我才不在家闲坐着,没感染上病毒还坐出毛病来了呢,中间那个垃圾箱里扔进去两个牛奶箱,还有一一” “哎呀妈,看在我苦口婆心饿着肚子说了半天的份上,就算是人家把金条扔进垃圾箱,您电不能下去检,太危险了。”麻利锋把母亲架到了沙发上,有些急赤白脸,母亲却笑了。 “赶快回去吃你的饭,我又不是小孩子,你比社区那几个女人的话还多,不放心的话,你干脆把老娘绑起来,让我等死算了!”母亲的脸沉了下来。 麻利锋登时泄了气,快快地走了。再强硬下去把母亲惹毛了,还真不好收场,安葬了父亲后,他就建议母亲搬过去跟他一起住,母亲说死也要死在自己家里,动员了好几次也不听。 “老太太已经出小区了,我和门口的社区工作人员怎么劝都不听,你赶快回来吧,”麻利锋昨天没说通母亲,平上出门前就叮嘱老婆一定要过去盯着,果然时间不长老婆就打来电话抱恐,“非要去超市不可,买啥我替她去买还不行么,” 麻利锋头疼了:“唉, 就让她出去一次吧,五六天没--” “你以为你是警察就可以让家里人随意进出?老太太真要出了事你负得起责吗?”麻利锋话没说完,老婆开火了。 麻利锋刚赶到小区大门口,就见母亲戴着口罩从不远处走来,身后跟着两个超市的工作人员,推着装满牛奶、方便面的小推车。母亲冲他欢乐地挥着手,麻利锋憋着一肚子气,大声冲母亲嚷嚷:“不让您出门就是不听,尽给人找麻烦!” “他们几个整天守在小区门口很辛苦,我就是想给他们买点吃的喝的。”母亲轻声细语地说。 社区人员愕然,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其中一位年轻的没忍住,眼圈红了。 “老妈,您做得对!”回到家,麻利锋帮母亲脱大衣,在右边的衣兜里发现了一张工商银行的回执单,是母亲给武汉捐助了四万元的凭证,时间正是今天,超市旁边就有工商银行的营业点,麻利锋悄悄塞回去,转身给母亲竖起了大拇指。 母亲笑得像正午的阳光那般灿烂。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 “身形瘦小的母亲踮着脚半截身子插在垃圾箱里,像个土拨鼠似地往外捡废品”,形象描绘出母亲捡废品的行为,主要是为了表现老婆对母亲检废品的鄙弃和不满。 B . 结尾“母亲笑得像正午的阳光那般灿烂”,是为儿子终于理解并赞赏自己而喜悦,也为自己捐款行为而自豪,这种描写有“无声胜有声”的感人效果。 C . 小说人物语言可以反映人物的性格,本文的对话朴素平易,既能推动小说情节发展,也可以直接反映小说人物的质朴品质。 D . 小说以日常的小事和人物间的小冲突为切入点,展现了“母亲”及麻利锋、社区人员这些平凡而又尽职尽责的普通人形象。 (2) 小说直接以社区张主任给麻警官打电话的语言描写作为开头,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本文中运用了插叙的叙述方式,将情节简单的故事变得内容丰富。请你结合文章分析作者运用这种叙述方式的效果。 答案: A ①交代了“抗疫”的社会背景。“疫情的严重性您是知道的”点明故事发生在“抗疫”特殊时期。②制造悬念。一开篇就制造紧张气氛,母亲“又闹着要出小区”“都第四次了,劝不住”等引发读者对老太太“出格”行为的好奇,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③引出小说中心人物及主要矛盾。这次“您母亲”“倒是没在小区里翻垃圾箱捡垃圾”,而是“又闹着要出小区”。 ①对情节起到解释说明作用。文章把母亲前前后后的事情都有机融合进来。通过插叙的方式让我们明白,疫情前(退休后),母亲为何捡废品。②更好地突出人物的形象、性格。通过插叙,不仅让主人公母亲形象更加突出丰满,也展现了一群尽职尽责的普通人形象。③更好地突出主题。通过插叙,以小见大,展现时代大背景,突出普通人团结一致 “抗击疫情”大主题。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