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仅在农商部注册登记了的,1912年—1914年7月的2年半中,新开设的工矿企业即达99家,资本总额约2455万元,平均每年开设新式企业近40家,资本总额近1000万元……在1914年8月到1918年的近4年半中,新设工矿企业377家,资本总额约11832万元,平均每年开设工矿企业达84家,资本总额超过2692万元。
——史全生《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产业革命热”》
材料二 迨欧战告终,出口之粉渐少,外粉又复倾销,麦产不加多而采购者日众,销路不加广而输入者日多……此后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荣家企业史料》
材料三 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
——陈翰笙《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提》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
根据材料二,指出面粉业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
根据材料三,归纳民族工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答案: 特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1914年8月—1918年比1912年—1914年7月发展快。 原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反帝爱国运动(或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变化:由盛而衰。 原因: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条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