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实践 (一)森林卫士——穿山甲     ①穿山甲属食蚁动物,别名“鳞鲤”。因其善打洞,每小时挖洞速度可达2〜3米,“穿山之术”超过人类和其他动物,而且它身披鱗甲,全身约有600多块覆瓦状的角质鳞,故而得名“穿山甲”。     ②穿山甲的长相有点奇特。它身长不足1米,尾长约0.3米,体圆腹大,四肢粗短,尾扁而粗,头尖嘴细,舌长柔软,喜伸缩,可伸出口外约20厘米。     ③穿山甲的生活习惯也很奇特。它喜欢温暖的山麓、丘陵,挖洞穴居。白天以土堵洞休息,入夜爬出洞外,杀敌卫林。它的胃颇像鸟类略有砂囊的胃,能呑下小石块,石块在胃里起研磨害虫的作用,因而食虫量很大。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坚硬的外売令猛兽难以咬碎或下咽。     ④最有趣的是穿山甲的捕食方法。它跑到蚁多之处,装死伸出又长又臭的舌头,待蚂蚁闻腥爬满舌头吮吸涎液时,它即轻缩舌头,把蚂蚁送进喉咙,然后又伸出来……。有时,它发现蚁穴,也会将身体鳞片张开,散发出特殊气味,引诱蚂蚁爬满鳞片,迅速合拢,然后到江河湖溪张开鳞片,等那落水的蚂蚁浮上水面,再用舌头横扫食之。据观测,一只成年穿山甲一天可吃数万只白蚁。照此计算,一只穿山甲能保护二百亩以上的山林不受白蚁侵害,所以人们称其为“森林卫士”。     ⑤许多人误以为用穿山甲鳞片入药能治疗风湿、恶疮等疾病,食用穿山甲肉有滋补功效,因此穿山甲遭到大量捕杀。据统计,过去10年至少有100万只野生穿山甲被捕获。大量的非法猎捕使穿山甲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 (1) 穿山甲得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一是因为。 (2) 下列关于“穿山甲”的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穿山甲可以吞食石块,胃里的石块能研磨害虫。 ②穿山甲的鳞片可以保护自己,它的鳞片也可入药。 ③穿山甲喜欢昼伏夜出,入夜便开始杀敌卫林。 ④穿山甲的舌头柔软、伸缩自如,有利于捕食。 (3) 短文5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穿山甲五个方面的内容,读一读,照样子填写。 (4) 读文中划“”的句子,带点的“至少”可以删除吗?为什么? (5) 阅读短文试着解决不懂问题,并能提出新的问题。 不懂的问题 为什么称穿山甲为森林卫士呢? 我能联系短文回答 我还会提出新的问题 (6) 阅读下面材料,再和第②自然段比较,这两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穿山甲长得笨乎乎的,身上披着勇士的铠甲一样的铠甲,可以说是“刀枪不入”,它有一双黑豆似的小眼睛,小而有神。它还有一张与众不同的小嘴,像医生的大针头一样。 答案: 【1】善打洞【2】身披鳞甲 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④正确 【1】不能,因为“至少”表示最小的限度,“至少”说明过去10年被捕杀的野生穿山甲可能不止100万只,如果删除了,就变成一个准确的数字,反而与事实不相符。 不懂的问题 为什么称穿山甲为森林卫士呢? 我能联系短文回答 一只成年穿山甲一天可吃数万只白蚁,能保护二百亩以上的山林不受白蚁侵害,所以人们称其为“森林卫士” 我还会提出新的问题 能从内容、写法等角度来提出不懂的问题即可(答案不唯一) 短文第②自然段主要通过具体的数字(列数字)来写穿山甲的外形,语言准确、朴实;链接材料写穿山甲的外形用了比喻,显得形象、生动。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