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国民报之产生……此为同治十三年在上海出版之《汇报》……斯四者皆当时深悉外情者之所为,惜国人尚不知阅报为何事,未为社会所见重耳。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时适中日战后,国人敌忾之心颇盛,强学会之《中外纪闻》与《强学报》,先后刊行于京沪,执笔者皆魁儒硕士,声光炳然。我国人民发表政论,盖自此始。后此《时务报》与《时务日报》等接踵而起,一时报纸,兴也勃焉。——戈公振《中国报学史》材料二  日本东京,我国留学生最盛之地也,辛丑之交,言革命者始作《国民报》,发挥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学界视如瑰宝,争趋响之。继之者有《浙江潮》、《江苏》、《湖北学生界》等杂志,皆与《国民报》言论相上下……至于乙未之岁,东京革命党创办《民报》,树六大主义,而发挥民族革命、民权革命、民生革命之理,其思想之伟大,议论之精密,不第同志之士所推,即反对者亦为之倾服。自客观言,可号为中国文从来未有之杂志;自主观言,亦可谓革命党发表最高意思之机关。——杨光辉等编《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中国报刊业的变化及其原因。 (2) 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中中国报刊业的变化。结合史实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答案: 变化:办报执笔者由熟悉外国情况的人变为学者大儒;办报环境由缺乏读报的社会风气变为沐沐以报纸了解、评论时政。原因: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西方思想的进一步传播;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报刊的盛行。 变化:由国人办报变为留学生在国外兴办报刊;报刊内容由宣传维新变法变为以革命思想主要内容和目标。原因: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朝统治的腐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革命形势蓬勃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推动;留学之风的盛行和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报刊业的发展;成为国外宣传革命的主要阵地和武器;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形势的进一步发展。
历史 试题推荐